
手机银行APP市场整体态势 - 手机银行APP已成为商业银行服务用户、优化体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载体[1] - 2023年至2025年间整体流量在6.5亿7.0亿之间平稳波动,变化率在-1.2%1000万之间,为第三梯队[11] - 国有大行、城商行环比2024年H2增幅明显[11] 国有商业银行表现 - 六大国有商业银行MAU排名均稳居总排行榜前10[13] - 农业银行增速居于六大行之首,MAU达23794.9万[13] - 工商银行MAU18945.9万,建设银行MAU10621.1万[13] - 中国银行与邮储银行MAU环比有所增长[13] 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 - 招商银行以7001.1万平均MAU稳居股份制银行榜首[16] - 平安口袋银行MAU2864.2万,中信银行MAU2374.5万[16] - 民生银行MAU1502.6万,兴业银行MAU1163.4万[16] - 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广发银行与华夏银行MAU不足1000万[16] - 股份制银行普遍面临用户活跃度下滑压力,仅华夏银行实现2.5%增长[16] 城市商业银行表现 - 17家城市商业银行进入TOP50榜单,MAU主要集中在90万4.6%,表明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 - 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银行物理网点线上迁移基本完成,账户迁移接近尾声[2] - 银行APP功能同质化严重,单纯依靠功能叠加或补贴获客的模式边际收益递减[2] 用户行为变化 - 2023年至2025年间用户粘性明显下滑,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间从4.93分钟跌至2.70分钟[4] - 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从4.54次降至2.86次[4] - 传统银行APP功能和服务模式难以维持用户高频次、长时间使用[4] - 金融服务嵌入第三方场景、银行APP操作体验不佳等因素共同导致用户粘性下降[4] 精细化运营策略 - 精细化运营成为银行留住客户的必经之路[6] - 以精准的用户洞察与智能技术应用打牢运营根基[7] - 借场景化布局与差异化运营强化用户连接[7] - 最终目标是建立用户与银行的情感连接,实现用户留存与价值沉淀[7] - AI技术帮助银行构建交互体验升级、风险防控强化、多元场景拓展、数据运营提效的智能化闭环体系[9] TOP50银行MAU排名 - 农业银行以2.4亿平均MAU位居榜首,是唯一单体APP MAU超2亿的银行[11]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MAU均超1亿,与农业银行共同稳居第一梯队[11] - 招商银行、邮储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平均MAU分布在1000万9000万之间,为第二梯队[11] - 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福建农信、四川农信、云南农信平均MAU分布在500万400万之间[19] - 江苏银行以349.6万MAU位列城商行第一名[19] - 北京银行MAU328.8万,宁波银行MAU296.3万,中原银行MAU274.0万[19] - 齐鲁银行实现27.3%增长,甘肃银行增长14.8%,兰州银行增长17.7%,贵州银行增长10.7%[19] 民营商业银行表现 - 仅微众银行1家进入TOP50榜单,MAU141.3万,环比下降27.3%[22] - 网商银行MAU90.2万,环比下降64.7%,未进入TOP50榜单[22] 农村商业银行表现 - 17家农商行和农信社入选TOP50榜单[25] - 福建农信以795.1万平均MAU位列第一,环比增长6.2%[25] - 四川农信MAU548.9万,云南农信MAU531.7万[25] - 其余14家银行平均MAU在100500万之间[25] - 17家银行中仅有6家实现正向增长,深圳农商行增长15.5%,安徽农金增长12.6%[25] 优秀案例:农业银行 - 2025年上半年单体APP平均MAU以4.8%增速达到23794.9万台[28] - 通过在教育、政务、养老、绿色金融等领域深度耕耘,将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紧密融合[28] - 为广大民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金融服务[29] 优秀案例:招商银行 - MAU长期稳居股份制银行首位[31] - 持续迭代"双子星"战略体系下的手机银行APP13.0版本[31] - 应对客户需求变化、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趋势[31] 优秀案例:江苏银行 - 以349.6万平均MAU持续领跑城商行[33] - 将数字化能力与财富管理能力深度融合[33] - 基金服务板块升级提供基金管家式服务,解决客户找基难、选基难问题[33] 优秀案例:北京银行 - 以328.8万平均MAU位列TOP50榜单第24名,位居城商行第二[35] - 持续更新APP9.0版本,推出智能财富管理、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服务[35] - 构建以"任务+权益"为核心的会员体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