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翊庭:港股市场IPO热度仍将持续,中国资产已变成“不能不投资”
证券时报·2025-09-08 08:35
港股市场复苏与IPO表现 - 自去年9月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复苏 今年上半年IPO规模重回全球第一 单日市场交易额翻倍[1] - 上半年港股新股市场极为火爆 多只新股创造数千倍超额认购 大批明星公司如宁德时代、蜜雪集团登陆港股 18A公司首日涨幅惊人[3] - 截至8月底港股总融资额达137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6倍 A+H上市模式占上半年总融资额的七成[6] 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转变 - 外资对中国资产兴趣大增 大型企业上市时外资认购占比达七八成 尤其高科技企业 资金来自欧美、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4] - 全球投资者因局势动荡重新配置资产 从过去集中投资美国转向分散投资 中国资产从"不能投资"变为"不能不投资"[4] - 长线基金积极参与港股市场 因中国市场规模大、政策稳定且科技快速发展 适合5至10年投资周期[4] 上市企业储备与结构特征 - 目前200多家企业排队上市 其中一半为科技公司 包括18A、18C企业及成熟新经济企业 发行节奏合理[4] - "先A后H"模式流行 因企业出海需求增加 需海外融资平台 此类企业在港上市后A股流动性平均增长15%[7] - 港股市场包容性强 吸引全球企业 包括东南亚及哈萨克斯坦企业 交易所推出以港股为基础资产的衍生产品[7] 市场优势与产品多元化发展 - 港股交易量和融资额在亚洲领先 与内地市场互补错位发展 合作多于竞争[7] - 港股传统强项为股票和衍生产品 但债券、大宗商品等领域存在短板 需投入更多资源实现产品多元化[9] - 沪深港通拟纳入REITs 未来目标扩展至大宗商品、衍生产品等 全面提升互联互通产品种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