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旨在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供给体系、扩大市场需求、强化科技创新等举措,实现产业稳增长目标[3][4][5]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3][4] - 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合[4] 主要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7%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5%以上[5]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5个省份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过万亿,服务器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超过40%[5] 工作举措: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促进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制定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6][7] - 推动手机、个人计算机、家庭网关设备、视听设备、服务器等整机和零部件迭代升级,打造新型显示、智能安防、车载计算等新兴产品[7] - 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加强6G技术成果储备[7] 工作举措:优化产业布局 - 围绕国家区域战略布局和重点产业集聚区,打造国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 - 依法治理光伏等产品低价竞争,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锂电池产业,实施光伏组件、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8] - 加快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支持协会商会建立行业自律机制[8] 工作举措:加强上下游对接 - 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9] - 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分工配合的多层次企业协作体系[9] - 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9] 工作举措: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 - 加快行业标准立项,压缩标准制定周期,制定重点领域标准化路线图[10][11] - 推进《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行业标准宣贯实施,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10][11] - 加快制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唯一产品识别码》强制性国家标准,印发实施《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11] 工作举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 制定知识产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知识产权质量评价,加快推动专利池产业链整体布局[12] - 加强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风险评估,支持专业机构和行业组织跟踪研判重点领域知识产权发展态势[12] 工作举措:扩大新场景 - 深入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发展消费金融业务[12] - 强化技术和产品形态创新,提振手机、电脑、电视等传统电子产品消费[12] - 支持可穿戴设备在医疗、交通、教育、应急、健康等典型场景终端研发[12] 工作举措:培育新业态 - 围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重点任务,发挥电子信息制造业承载和赋能作用[13] - 推进人工智能服务器、高效存储等先进计算系统建设,提升智算云服务水平[13] - 构建基于北斗的精准时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北斗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13] 工作举措:引导企业走出去 - 举办2025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利用“一带一路”等多双边国际交流合作机制[14][15] - 落实自由贸易区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15] -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展会,指导举办第五代精简指令集(RISC-V)产业大会等活动[15] 工作举措:促进国际资源引进来 -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政策宣贯力度,增强电子信息外资企业在华长期发展信心[16] - 持续推进半导体、光伏、锂电池、超高清视频、时空信息、新型显示等领域与有关国家地区间常态化交流合作[16] - 优化外资营商环境,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方面的国民待遇[16] 工作举措: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 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强化国内全产业链优势[17] - 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发挥灵活性,提高供应链弹性,扩宽多元化贸易渠道[17] -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电子信息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17] 工作举措:加快重大项目建设 - 加力推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7][18] - 编制完善产业链图谱,有序推动先进计算、新型显示、服务器、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布局[17]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17] 工作举措:强化集成攻关 - 坚定不移推动“国货国用”,加大对产业链关键企业的政策支持,提高企业根植性[19] - 推进高精度、低功耗、低成本、高集成度北斗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研制智能工控计算机等关键工控设备系统[19] - 建立健全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研究供应链成熟度评估体系,部署实施产业链质量强链项目[19] 工作举措:加强基础技术研究 - 加强电子信息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20] - 支持人工智能、先进存储、三维异构集成芯片、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2][20] - 面向光子领域重点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大对高速光芯片、光电共封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20] 工作举措: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 推动创新型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21] - 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更多新型研发创新载体[21] - 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加快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21] 工作举措:深入推动数字化转型 - 深入落实《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加快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转、快转、好转[23] - 强化软硬协同,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23] - 鼓励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评估,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23] 工作举措:强化人才资本支撑 - 实施“制造业人才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24] - 支持重点高校持续强化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重点学科建设,梳理电子信息制造业岗位图谱[24] - 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24] 保障措施 -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贯,压实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落实责任[25] - 实行台账式管理,定期评估各项举措落实情况,不断完善稳增长政策工具箱[25] - 持续完善电子信息制造业运行调度机制,每季度开展稳增长专题调研[25] 势银异质异构集成年会 - 势银将联合甬江实验室于2025年11月17-19日举办异质异构集成年会,主题为“聚焦异质异构技术前沿,共赴先进封装芯征程”[26] - 会议聚焦三维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晶圆级光学、半导体材料与装备等前沿先进封装技术[26]
两部门发布,大力支持三维异构集成芯片等前沿技术研究
势银芯链·2025-09-0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