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有利的市场环境 - 结构性行情主导A股市场,沪深两市总成交额从一年前熊市底部的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3万亿元附近,流动性充裕使大部分行业处于慢牛行情中[5][7] - 指数下行空间有限,中央汇金在4月7日市场波动中出手托底,稳住了市场情绪[7] - 低利率环境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跌破1.5%,固收资产收益不足推动资金向权益市场转移,固收+、银行理财、保险资金持续流入[7] - 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提升,A股市场趋势动量成立,赚钱效应增强[8] 市场面临的挑战 - 宽基指数整体估值中等偏上,截至8月28日沪深300市盈率14.09(10年百分位82.24%),中证500市盈率33.40(10年百分位76.72%),创业板指市盈率40.17(10年百分位37.68%)[10] - 行业表现参差不齐,煤炭和食品饮料行业今年以来未能录得正收益,红利板块在7月下旬后资金流出,银行板块7月10日后跟不上市场行情,而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小微盘等方向涨幅可观,个别基金今年以来上涨超100%[10][11] - 市场局部波动放大,上证指数在3300-3500点之间窄幅震荡,投资者信心不足,浮盈时倾向于撤出[12] - 投资过程中市场噪音和攀比心态加剧,羊群效应增强,热钱助长助跌特性明显[12] 战略层面资产配置 - 以50%为中枢配置A股与港股资产,目标将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根据牛市与熊市动态调节仓位[14] - 海外权益市场配置目标权重12%,其中成熟市场(美国、欧洲、日本)和新兴市场(东南亚、印度、沙特)各占6%,以平滑组合波动[15] - 大宗商品配置目标仓位8%,覆盖黄金、白银、豆粕、油气、能源化工等品种,波动与权益类资产相关性低[15] - 固收资产配置目标仓位30%,包括纯债债基和中低波固收+,作为组合压舱石[15] - 形成(A股+港股)50% +(海外新兴市场+海外成熟市场)12% +大宗商品8% +固收资产30%的多元资产配置框架[16] 战术层面投资策略 - A股与港股配置分为核心底仓、价值投资、趋势投资三大集群,核心底仓根据大盘/小盘、价值/成长划分四象限,并基于红利、质量、景气、股息等因子精选指数基金、smart beta及量化策略基金[18] - 价值投资侧重高ROE、高成长行业,关注新质生产力和"中特估"板块;趋势投资顺应市场行情,把握右侧机会,重点关注反内卷方向及军工、资源、周期等底部反转、事件驱动机会[18] - 升级版定投策略用于配置每月新增现金流,在目标基金池中精选标的,遵循低位多投、高位少投原则[19] - 网格交易策略用于把握权益市场细分交易机会,在大涨后止盈一半,循环操作以利用市场波动[19] - 每周进行一次市场评估,包括宽基指数估值、行业与主题投资相对高低及拥挤度、投资者情绪状态,以动态调整策略[21]
拾级而上,有序出牌,以多元立体框架应对结构性挑战
雪球·2025-09-08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