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战略与行业动态 - 2025轩辕新汽车之夜在慕尼黑举行 超过100位中外汽车人参与活动 展现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交流的强烈意愿 [3][5][11] - 活动由瑞声科技和德赛西威赞助 旨在打造中外汽车产业深入交流的"产业熔炉" 推动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圈建设 [5][13] 慕尼黑车展中国参与度 - 参展中国主机厂超过10家 包括阿维塔 长安 东风风行 广汽 红旗 赛力斯 小鹏 零跑 比亚迪 奇瑞等品牌 [8] - 中国供应链企业大规模参展 覆盖动力电池 自动驾驶 激光雷达 智能座舱等领域 如宁德时代 中创新航 地平线 黑芝麻等 [10] 技术趋势与用户需求 - 瑞声科技指出80%用户上车后首先使用音乐应用 单次使用时长达0.5-2小时 占行车时间50% [23] - 内容源从立体声升级至杜比全景声(需7.1.4声道) 90%视频电视内容已采用新标准 [24] - 中欧美用户听觉差异显著:中国人敏感频段6k-8k赫兹(重语音清晰度) 欧美用户偏好2k-4k赫兹中频平和音质 低频需求也不同 [27] 车企出海策略与实践 - 长安汽车提出"12345+1"出海结构:一号工程(一把手直接支持) 数一数二合作伙伴原则 三步走策略(贸易→KD组装→重资产) 四化管理(长期主义/本地化/体系化/责任担当) 五大地区事业部 [46][47][49][50][51][52] - 赛力斯强调海外市场需长期扎根 世界需要时间理解中国汽车产业 建议多路径融入当地市场 [40][43] - FF总结美国市场"2+4+5"逻辑:政府关注制造业回流和信息安全 四大机会(增程混动/智能座舱/MPV/4万美元以下纯电) 五大支持能力(软件AI/合规/生产基地/营销/资本) [63][64][65][67] 产业文化与发展阶段 - 中国汽车海外存在感巨变:从4年前活动仅1-2个中国人 到如今大规模聚会 反映产业真实转型 [37] - 需避免海外市场形成"便宜 抄袭 内卷"刻板印象 应沉淀"创新 智能化 反应快"的新标签 [33] - 工程师文化成为中德产业共鸣点 中国在政策治理、科技进步、商业进化层面体现浓厚工程师气质 [16] 全球化协作与生态建设 - 轩辕矩阵已形成"5532111"布局(5媒体/3奖项/2论坛/1商学院/1智库/1技术平台) 构建复杂生态建设 [5][17] - 活动参与者包括场景实验室吴声、德赛西威CEO徐建、地平线余凯等 共同探讨中国汽车出海真知灼见 [13]
One night in Munich
汽车商业评论·2025-09-0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