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斯克和特斯拉都走到了关键路口
美股研究社·2025-09-09 19:42

薪酬方案规模与结构 - 马斯克薪酬方案最高可达1万亿美元,为史上最大规模,需实现特定业绩目标方可解锁[1][2] - 方案包含4.237亿股基于业绩的限制性股票,占公司当前股份12%,分12个1%份额逐步解锁[5] - 薪酬形式非现金工资或保证金,而是与收入里程碑、盈利基准和市值目标直接挂钩[2] 市值与运营里程碑目标 - 市值目标从2万亿美元起步,最高需达到8.5万亿美元,较当前估值增长超8倍[2][8] - 运营目标包括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2023年交付量略低于180万辆)、100万份FSD订阅、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交付、100万台robotaxi运营[8][9] - 财务目标要求调整后EBITDA从500亿美元逐步提升至4000亿美元,最终需实现3000亿美元EBITDA[8][20] 业务多元化挑战 - 公司需在电动汽车、储能、机器人和AI(Optimus、FSD、Dojo)三大领域同时取得成功[10][11][12] - 电动汽车业务需抵御中国竞争并保持全球主导地位,储能部门需成为电网核心支柱,AI及机器人需发展成十亿美元级平台[10][11][12] - 机器人业务若年销100万台(单价3万美元)仅贡献300亿美元营收,而203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3720亿美元[14] 财务增长与盈利要求 - 营收需从1000亿美元增至1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需维持26%[22] - 利润需从140亿美元增至4000亿美元以上,增长超30倍[22] - 为实现4000亿美元EBITDA,运营利润率需达40%,而当前EBIT利润率仅6%[20] 市场估值与营收匹配度 - 若市值达8万亿美元且市销率25倍(当前约10倍),需年营收3440亿美元;若维持10倍市销率,则需年营收超8000亿美元[14] - FSD订阅若达1亿份(每份100美元)仅贡献100亿美元营收,robotaxi业务在2030年2500亿美元市场规模中或可获1000-2000亿美元营收[15] - 储能市场到2034年规模略超2000亿美元,增长空间有限[16] 方案动机与潜在影响 - 方案旨在挽留马斯克(其曾威胁离开特斯拉),并通过共担风险机制使其未来财富与公司深度绑定[7] - 股权稀释明显,且公司命运完全与马斯克个人业绩绑定,其过去一年多项承诺未兑现[24][25] - 方案与马斯克向投资者描绘的愿景高度吻合,但多数分析师认为目标异想天开[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