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牛市”氛围下的两张“面孔”
经济观察报·2025-09-11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 当前A股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由“广义基本面”主导,其驱动因素包括全球货币秩序重构、风险溢价下行、科技产业链价值重估等,而代表企业盈利的“狭义基本面”尚未同步跟上,市场处于估值先行的阶段[3][7][13] - 市场分化明显,主板稳健而成长板块震荡,资金在科技主题(如AI、半导体、机器人)与避险资产(如黄金)间轮动,投资者策略倾向于“防守中带试探”[7][8][11] - 全球资本对中国资产兴趣升温,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国际对冲基金增配中国股票,美元资产信仰松动背景下,被低估的中国科技资产成为潜在替代选择[10][13][15][16] 市场行情表现 - 9月初A股经历调整后强劲反弹,9月10日至11日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深证成指单日涨3.36%,创业板指涨5.15%,全市场成交额达2.46万亿元[5] - 科技成长板块波动显著,科创综指在9月初三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8.74%,但创业板指在过去4个月内上涨超55%,TMT板块市值逼近历史高位[4][12] - 市场成交活跃,融资融券余额创10年新高,小微盘指数及题材板块(如北交所、机器人、卫星通信)涨幅显著[7][12] 驱动因素分析 - “广义基本面”包含风险溢价重塑、全球资本再平衡、创新叙事回归及美元主导权边际衰退,当前行情更多由政策信号和全球流动性驱动而非企业盈利[3][13][19] - 科技产业链自主化与升级成为核心叙事,AI、算力、半导体等关键词构筑高风险偏好者的投资乐园,固态电池等新兴技术受设备招标和订单验证推动[3][11][12] - 全球宏观环境变化支撑中国资产重估,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4.85%,多国长期国债遭遇抛售潮,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新兴市场寻求替代[10][13][15] 行业与板块动态 - 科技板块出现短期过热信号,部分核心标的(如寒武纪)多空交易意愿减弱,资金阶段性获利了结导致题材轮动(如固态电池板块单日下跌0.82%)[7][11][12] - 传统经济指标仍显疲弱,8月PPI同比下降2.9%,CPI同比转负,但核心CPI连续4个月回升,内需逐步恢复;出口同比增长4.4%,对非美市场渗透力增强[17][18] - 黄金板块走强反映避险需求,地产链指标(新房销售同比转正、建材供给回落)显示边际改善但动能不足,行情延续性依赖后续盈利验证[7][17][19] 资金流向与机构观点 - 外资持续增配中国资产,8月全球对冲基金对中国股票净买入规模创近一年新高,亚洲市场风险偏好连续4个月维持高位[10][15][16] - 南向资金60日净买入额达3519.24亿元,港股与A股联动增强,创业板估值快速抬升,部分AI标的市净率突破近年高点[13][15] - 机构认为行情本质是“风险溢价下行+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未来需关注财政政策延续性与企业盈利修复的协同性,三季报业绩成关键分水岭[1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