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与事件驱动 - CPO概念板块在9月11日整体上涨6.64%,主力资金净流入197.63亿元,涨幅位列A股所有概念板块第一 [2] - 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合称"易中天")当日分别上涨13.42%、14.28%、13.54%,三家公司合计市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分别达到约3800亿元、4900亿元、1550亿元 [2] - 股价暴涨直接受甲骨文公司云业务超预期业绩指引驱动,其因AI算力需求激增导致股价单日暴涨超35% [3] 行业技术演进与产品迭代 - 光模块技术正从800G向1.6T加速迭代,CPO(共封装光学)成为行业新焦点,其通过光电集成将传输距离缩短至毫米级,显著降低信号衰减和功耗 [7][9] - 国内头部厂商如光迅科技、中际旭创、新易盛均展示800G/1.6T光模块及CPO方案,其中光迅科技全球首发集成光引擎、光纤管理单元及外置光源的CPO系统 [6][10] - 800G产品当前贡献主要营收,中际旭创二季度海外客户需求以800G/400G为主,新易盛1.6T产品自2025年起"起量显著" [10][11][12] 企业财务表现与竞争格局 - 2025年上半年中际旭创归母净利润39.95亿元(同比增长69.4%),新易盛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天孚通信8.99亿元(同比增长37.46%) [16] - 新易盛营收与净利润快速逼近中际旭创,两者营收差从2024年近3倍缩窄至43.5亿元,且新易盛毛利率达47.48%,反超中际旭创的39.96% [17] - 全球光模块市场前十厂商中中国企业占七席,中际旭创位列全球第一 [14] 产业链瓶颈与国产化挑战 - 高端光芯片国产化率仅约3%,50G及以上EML激光器、25G及以上电芯片(如DSP、TIA、CDR)仍依赖美日供应商 [22] - 原材料供给紧张,中际旭创坦言行业需求快于供应链能力,光迅科技强调提升国内高端元器件自主可控能力 [22] 资本开支与增量市场 - 海外四大云厂商(微软、亚马逊、Meta、谷歌)2025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50%至3338亿美元 [24] - 阿里巴巴单季度AI+云资本支出达386亿元,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元于AI相关开支 [24] - 增量市场包括Scale-up网络(服务器内部光替代铜)及DCI长距离连接(400G/800G ZR/ZR+模块),中际旭创预计相关需求将从2025年起提升 [25][26] 市场争议与估值分歧 - 买方机构质疑制造业周期性风险,反对"线性外推"的净利润预测(如中际旭创2027年250亿元) [19][20] - 卖方机构如国盛证券、开源证券、东北证券分别预测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为198.2亿元、208.34亿元、236.04亿元,认为AI算力需求是结构性革命 [21]
“易中天”市值破万亿,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