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概述 - 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实现行业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1] - 方案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四个维度提出15条工作举措及60余项细化措施 [1] -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面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战,行业稳增长任务艰巨 [4][31] 主要目标 - 2025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 [7][33] - 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7][33] - 2025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目标同比增长6%左右,汽车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7][33] - 2026年行业运行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7][33] 扩大国内消费举措 - 加快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包括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推动25个试点城市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70万辆以上 [8][9][34] - 持续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积极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 [9][34] - 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鼓励汽车限购地区优化限购措施 [10][35]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改装、租赁、赛事等后市场消费,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异地交易登记等便利化措施 [10][35] - 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深入开展“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1][35][36] 提升供给质量举措 - 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11][37] - 以标准升级引领产品质量提升,高质高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芯片等重点急需标准研制任务 [12][13][37] -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发挥汽车产业链安全监测评估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13][38] - 加快汽车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场景应用,构建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商 [14][15][38] 优化发展环境举措 -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完善充换电设施网络布局,推动高速公路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充换电基础设施“乡乡全覆盖” [16][17][39] - 优化行业管理政策,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17][18][39] - 进一步规范汽车产业竞争秩序,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督促重点车企落实好支付账期承诺,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18][20][40] - 加强报废和回收利用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19][21][40] 深化开放合作举措 - 促进汽车出口提质增效,鼓励企业研发生产适用目的国市场的产品,建设汽车产业国际化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引导整车企业稳妥有序开展海外布局 [22][23][40][41] - 提升汽车出口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产品支持,鼓励保险机构优化汽车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和服务 [23][24][41] -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制定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物流服务保障措施,优化多元运输供给,鼓励建立关键零部件海外备件仓 [24][41] - 深化中外多层次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碳足迹标准,高水平举办国际交流活动,提振汽车行业外商投资信心 [25][42]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 [27][43] - 强化运行监测,构建央地协同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关键领域发展动态分析 [28][43] -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重点人才清单和人才库,鼓励联合培养,加大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28][44]
利好!事关汽车行业,八部门重磅发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3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