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卖三巨头,暗中卷起了折扣超市
吴晓波频道·2025-09-14 08:29

硬折扣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 互联网巨头京东、阿里和美团近期密集布局硬折扣超市赛道 京东在河北涿州开设首家京东折扣超市并在宿迁连开4家新店[4] 阿里将盒马NB升级为超盒算NB并在江浙沪10座城市连开17家新店[5] 美团在杭州开设自营品牌快乐猴首店[6] - 硬折扣模式通过源头直采、极简装修和数字化运营实现长期低价优质 生鲜果蔬价格比常规零售低15%–20% 部分家庭日常购物可节省近一半开支[15] 超盒算NB自有产品占比高达60%[16] 平均利润率仅1.5%–5%[24] - 硬折扣店通过高周转和精准选品形成商业正循环 美团快乐猴门店出现每15分钟补一次货的火爆场面[6] 京东涿州店开业头两天吸引10万人次客流相当于当地主城区近六分之一居民[6] 硬折扣模式的运营特点 - 采用F2C工厂直达模式压缩中间环节成本 通过源头直采生鲜果蔬消除批转费用[16] 定制包装商品消除品牌溢价和渠道加价[16] - 聚焦高频刚需商品实现规模化采购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千店千面精细化运营[28] 店仓一体模式提升外送效率并压低末端运营成本[28] - 极简门店运营降低综合成本 生鲜果蔬直接用周转筐陈列 零食日用品就地开箱销售[17] 去装修化风格节省物料与开店成本[17] 国内外硬折扣模式对比 - 海外硬折扣品牌在中国出现水土不服 德国ALDI在上海开业创上午开业下午断货盛况但后续增长陷入瓶颈[21] 国外品牌运营效率远低于本土品牌且难以实现规模效应[23] - 中外消费习惯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消费者偏好高频次小批量重鲜度购物模式[23] 欧美硬折扣定位穷人超市而中国消费者更认可知名品牌[23] - 本土玩家进行模式创新适应中国市场 推出规模更小成本更低更聚焦高频刚需的新店模型[30] 中国硬折扣店渗透率仅8%远低于德国42%和日本31%[30] 三大巨头的竞争格局 - 京东依托自营采销体系和物流基础设施采用大店模式 门店面积与SKU数量最为突出[32] 但需要极高客流和周转率维持盈利[32] - 阿里盒马优势在于生鲜积累和自有品牌 超盒算NB门店总数已接近300家扩张迅速[33] 挑战在于避免与盒马鲜生等原有业态左右互搏[33] - 美团优势在于即时配送网络和本地生活流量 但商品研发与供应链深度仍需时间积累[33] 生鲜品类损耗控制能力直接影响盈利水平[33] 硬折扣模式的行业前景 - 契合当前消费市场K型分化趋势 性价比已成为消费决策首要考量[28] 该省省该花花成为年轻群体消费态度[28] - 数字化能力构成对传统商超的降维打击 借助大数据精准预测区域偏好降低试错与滞销风险[28] 对数字化能力滞后的传统商超形成冲击[28] - 面临可持续盈利和同质化竞争挑战 需在极薄利润中实现盈利[33] 后续不可避免出现价格战[33] 需打造独特优势和鲜明品牌认知[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