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国资母基金“实战元年”:大基金三期即将出手
财联社·2025-09-14 22:50

国资半导体产业基金进入实战阶段 - 2025年是核心区域半导体国资基金的实战元年,基金正密集披露子基金参股或项目投资动态 [4] - 长存三期集成电路公司成立,注册资本达207.2亿元,湖北国资通过光谷金控、江城基金、长江产投合计持股49.8068% [2] - 武汉市2024年新设市属母基金江城基金,首期规模120亿元,聚焦泛半导体产业链,并已通过入股长存三期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 [2]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动态 - 大基金三期规模达3440亿元,于2024年正式注册 [5] - 大基金三期持股99.9%的三支子基金华芯鼎新、国投集新、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备案,注册资本分别为930.93亿元、710.71亿元、600.60亿元 [5] - 国投集新拟以不超过4.5亿元投资拓荆科技子公司拓荆键科,投前估值25亿元,持股约12.7137%,这可能是大基金三期首个半导体项目投资 [5] 长三角地区基金布局与投资 - 上海国投先导集成电路基金注册资本450.01亿元,今年以来已设立五支子基金,合作方包括临港科创投、国盛资本、中芯聚源、元禾璞华等机构 [6] - 国投先导已进行直投,持有华力微7.98%股份 [6] - 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母基金规模50亿元,拟参股首支子基金中电科(无锡)电子基础产业战新投资基金,总规模20亿元,重点投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7] - 浙江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规模50亿元,已直投芯联集成子公司芯联先锋和晶瑞电子,芯联先锋项目总投资222亿元规划月产能10万片,晶瑞电子扩建年产60万片8英寸碳化硅衬底片生产线 [8] 2025年新基金趋势:集中化与精准聚焦 - 2025年新设地方集成电路母基金数量减少,代表为深圳和杭州,体现出资本布局的集中化与分化性 [9] - 杭州新基金由矽力杰联合杭州国有资本组建,注册资本50.01亿元,重点投向模拟芯片、数字芯片等细分领域,特点是龙头主导、精准发力 [9] - 深圳赛米产业私募基金规模50亿元,由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出资,深创投管理,投资方向与地方政策同频,旨在完善本地产业链 [10] - 半导体产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属性导致投资门槛极高,一个晶圆厂项目需200亿-300亿元,投资周期5-8年,因此资源更趋集中 [10] 基金落地核心条件与行业影响 - 集成电路母基金落地区域需具备成规模的完整产业链和行业引领性龙头企业两个核心条件 [11] - 各地集成电路母基金呈现资本、产业链、龙头企业深度融合的趋势 [11] - 资本集中化对行业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可能加剧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机遇在于重点城市的集中投入能快速整合资源突破技术短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