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锅行业整体趋势 - 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5.57万亿元 其中火锅品类规模为6175亿元 占整体餐饮市场约11% [16][17] - 火锅市场增长迅猛 2023年同比增长5.6% 2022年涨幅接近20% 行业预计未来份额可能达14%-18% [19][20] - 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期间 火锅门店关店数量超过30万家 行业年换血率达60% [21] - 火锅人均消费金额持续下滑 从2022年86元降至2024年77元 [22] 头部品牌经营表现 - 海底捞客单价从103元降至97.5元 营收同比下降3.7%至207亿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13.7%至17.55亿元 翻台率从巅峰4.8次降至3.8次 [6][41][42] - 呷哺呷哺集团四年累计亏损12亿元 市值从294亿港元暴跌97%至9亿港元 2024年关闭138家呷哺呷哺门店及73家凑凑门店 [12][64][65][73] - 楠火锅人均价格降至70元 2024年前5个月关闭57家店 单店日营业额最低仅1800元 [7][13] - 巴奴客单价从150元连续降至142元后又降至138元 [8][97] - 怂火锅推出超低价策略:锅底8.8元 荤菜9.9元 素菜6.6元 [9] 行业结构变化 - 小火锅赛道快速增长 2024年市场规模增长率达28.9% 门店数超5万家占火锅总门店数10% [53] - 高端火锅市场(客单价120元以上)规模占比仅1.16% 总体量约70亿元 其中巴奴占三分之一 凑凑占四分之一 [96] - 正餐服务(FSR)占中国餐饮市场70%以上份额 2024年正餐市场规模出现下滑 [29][33] - 火锅作为正餐中的核心品类 受正餐市场收缩冲击最为严重 [34][40] 竞争策略演变 - 海底捞通过外卖业务增长60%及推出11个新品牌(红石榴计划)寻求转型 但新业务仅占营收4.5% [45] - 巴奴采取"产品主义"定位 通过"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 毛肚和菌汤才是"等营销策略对标海底捞 但经营效率显著低于海底捞(单店营收为海底捞一半 单店利润为海底捞40%) [85][87][94][95] - 呷哺呷哺战略失误 客单价从2014年44元持续上涨至2023年62元(涨幅超40%) 后在2024年被迫降至54元但已失去市场竞争力 [66][68] - 凑凑定位高端失败 2023年营收暴跌26.5% 以集团20%门店数贡献87%亏损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