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氢氨醇产业调整:项目清退与标杆崛起
势银能链·2025-09-15 12:24

行业政策调整 - 多地政府对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设定硬性开工期限 例如内蒙古要求1年内达到实质性开工并完成计划投资45%以上 否则终止项目并收回新能源规模[4] - 甘肃 辽宁等地也出台类似清退机制 对逾期未开工或进度滞后项目进行清理[4][5] - 政策合规性门槛显著提高 旨在挤出占而不建泡沫 确保风光指标和土地资源用于快速落地项目[5] 项目撤销案例 - 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全球最大绿色甲醇项目撤销 投资185.3亿 原计划一期建成50万吨绿色甲醇 远期规划1亿吨[4] - 内蒙古基础设施开发建设风光制氢绿色化工一体化一期和二期项目相继撤销[4] - 中国天楹水电解制氢设备采购因重大技术变更终止招标[5] - 华电榆树风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被吉林省撤销备案 计划建设6000Nm³/h制氢合成氨产能及配套80万千瓦风电[5] - 新疆3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6月初确认招标终止[5] - 丰镇市风光制氢一体化氢储能调峰电站因产业政策调整中止 该项目为全球最大氢储能规划项目[5] 行业核心挑战 - 经济性挑战是核心掣肘 绿氢/绿氨/绿甲醇成本远高于传统化石路径 项目财务模型脆弱[6] - 高昂可再生能源电力成本 电解槽等关键设备成本 合成储运费用使盈利前景不明朗 严重依赖补贴或政策强制力[6] - 技术路线与工程化风险浮现 包括技术路线选择 系统集成优化 工程放大等现实挑战[6] - 市场环境与审批存在不确定性 国家层面强制性配额政策未完全落地 长期补贴机制缺失[6] 标杆项目进展 - 远景赤峰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32万吨首期工程于7月8日正式投产 为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7] -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年产25万吨绿色甲醇 首期工程于7月15日投产[7] - 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26日宣布正式投产[7] - 三大项目均为国家级大型绿色氢氨醇示范项目 单个产能均在万吨级以上[8] 产业影响与意义 - 大规模项目验证可再生能源制氢 储运和应用全链条技术可行性 包括ALK和PEM电解槽 管道 高压气态 液氢 固态储氢等技术[8] - 推动全产业链成本下降 通过集中采购刺激电解槽制造商扩大产能 优化工艺 降低单位成本[9] -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配套建设巨大风光发电基地 拉动可再生能源装机 催生储运基础设施需求[10] - 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 绿氢用于合成绿氨 绿甲醇 为化工行业提供绿色原料 应用于航运 重型卡车 工业高温供热等领域[11] 港口加注与出口动态 - 7月2日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为"中远海运洋浦"轮加注200吨国产绿色甲醇[12] - 7月11-12日上港能源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在洋山港加注1000吨国产绿色甲醇燃料[12] - 7月15日中国船舶燃料大连有限公司通过"海港致远"轮完成500吨国产保税绿色甲醇加注[12] - 7月23日5000吨绿色甲醇在天津大沽口港区装船发往新加坡[12] 政策支持与试点 - 国家能源局公示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项目第一批 包括9个试点项目 其中绿色甲醇和绿氨方向占8个[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