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市场转向含权产品 - 银行理财市场出现新变化,部分国有大行代销渠道开始主动引入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中枢在30%的含权产品,而以往主要销售纯固收产品或权益占比上限不超过15%的"固收+"产品 [2] - 含权类理财产品增加使银行理财在"资金搬家潮"中经受住考验,8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31.2万亿元,与上月基本持平 [2] - 理财规模没有缩水的主要原因是理财资金正在体内循环,即资金从纯固收产品与现金管理类产品流向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较高的含权产品 [2] 含权产品规模快速增长 - 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在20%-45%的含权产品理财资金净流入量相当大 [3] - 一款规模不到2亿元的含权产品在1个月内实现规模翻番,达到逾5亿元,多只含权产品出现规模快速扩张 [5] - 7月银行理财子公司新发的混合类产品达到45款,超过上半年的月均新发数量 [8] 银行转向含权产品的驱动因素 - 银行尝试引入含权产品的重要驱动力是应对市场利率下行所带来的纯固收产品销售困局与理财产品代销业务增收压力 [1][3] - 若市场利率继续下行导致纯固收产品收益率与吸引力双双下降,银行将面临客户流失与理财产品代销中间收入下降的双重挑战 [11] - 引入含权产品可提升理财品种的整体收益率,作为留住客户资金与增加中间收入的重要手段 [11]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尽管A股股指迭创年内新高,但直接赎回理财产品并投资股市的投资者不多,8月以来直接入市的理财资金规模低于去年"9·24行情" [5] - 投资者将资金从纯固收产品或现金类管理产品转向含权产品,既能分享股市上涨红利,又能获取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 [5] - 高净值投资者调仓积极性最高,将部分资金快速转向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中枢至少在30%、风险评级在R3的含权产品 [6] 含权产品风险偏好与收益表现 - 流向R3风险评级含权产品的理财资金最多,甚至部分投资者赎回R2含权产品改投R3含权产品 [6] - 投资者认为R2含权产品的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较低,未必能全面分享股市上涨红利;R4含权产品需面签且权益类投资占比相对较高,投资风险较大 [7] - 多只挂钩红利策略与指增策略的含权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突破10%,且净值最大回撤幅度低于2.5% [9] 银行理财子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含权产品资金规模快速扩张带来收益摊薄与仓位下降挑战,一款红利策略R3含权产品资金规模从设定的3亿元上限增至超过6亿元 [11] - 为应对收益挑战,理财子公司将黄金+、恒生科技指数+、量化策略+等众多资产纳入投资范畴,并围绕高净值投资者提供定制化专户理财产品服务 [11] - 设计研发适合投资者新需求的含权产品面临挑战,投资者对资金灵活进出的日开型含权理财产品情有独钟,但产品研发需兼顾资金流动性、较低投资风险与较高收益目标 [12]
理财资金借道含权产品入市“潮涌” 规模扩张引发收益挑战
经济观察报·2025-09-15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