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策略:商业航天:启航空天经济新纪元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9-15 21:43

政策支持与产业创新势能 - 商业航天被列为重点发展产业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 证监会纳入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 2025年6月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2025年9月[1] -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加剧全球竞争 美国商业卫星发射节奏加快 中国需补足运力 成本 可靠性短板[1] - 国内GW星座和千帆星座等卫星组网明显提速 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打通终端应用场景 产业链公司投融资路径拓宽[1] 产业链与市场规模 - 商业航天是全球技术创新与产业链配套的新域新质力 中国具备从高端制造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包括上游卫星制造 中游火箭发射和终端运营[2]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4800亿美元 定位导航 授时 地面站 设备 卫星电视 卫星通讯市场占比高[2]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投融资金额全球占比大幅提升至24% 航天器发射 卫星通信 商业载人航天飞行是热门投融资赛道[2] - 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总体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 加速构建产业集群[2] 卫星组网与发射需求 - 中国星网发射第10组卫星互联网卫星 2025年累计发射9组低轨卫星 组网进度显著加快 千帆星座等潜在卫星组网规模大[3] - 长征系列火箭为主力 中科宇航 星河动力 蓝箭航天等民商火箭有望成为重要运力增量[3] - 时空道宇 格思航天 长光卫星等民营卫星制造公司入轨卫星数量显著提升 成为重要供给来源[3] - 海南商发二期工程加速推进 逐步增加发射工位满足高频次 大运力 低成本发射需求[3] 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 可回收火箭 液体火箭等新技术提升火箭发射频率与运载能力 蓝箭航天 星际荣耀 中科宇航等多家民商火箭公司可回收火箭陆续进入首飞阶段[3] - 大型液体火箭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线[3] - 商业航天成为全球科技竞争关键领域 低轨卫星频轨资源稀缺全球竞争加剧[4]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发展机遇期 多个星座进入大规模组网阶段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 大型液体火箭技术突破 终端应用场景落地与投融资渠道拓宽[4] 投资机会 - 受益运力投资加码的火箭制造 卫星载荷和发射场等新基建[4] - 受益产业规模化应用的卫星通信 导航 遥感 太空旅行等新场景[4] - 受益综合成本下降需求的可回收火箭 液体火箭 平板卫星等新技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