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背景与挑战 -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症状包括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情绪调节障碍和运动能力丧失,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 [3] - 国际制药巨头如辉瑞、强生、罗氏已投入百亿美元资金进行药物研发,但鲜有成功 [3] - 该疾病与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聚集密切相关,其中tau蛋白缠结与认知症状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更强 [3] Tau蛋白靶向治疗的新策略 - 减少tau蛋白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是阻止疾病进展的潜在策略,但此前缺乏能有效降解其超稳定纤维的方法或药物 [4] -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自然》发表的研究揭示,D型多肽可自组装成淀粉样蛋白样纤维,通过聚集在tau蛋白纤维表面引发应力释放,导致纤维断裂,从而实现解聚,此过程无需酶活性或外部能量源 [4][8] - 该策略为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淀粉样蛋白聚集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有望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格局 [4][10] D型多肽解聚机制的关键发现 - 研究团队基于先前发现的D-TLKIVWC多肽能解聚患者大脑提取的tau蛋白纤维,进一步探索其机制和能量来源 [6][7] - 通过设计并测试D-TLKIVWX多肽系列,发现D-TLKIVWI(第七个氨基酸为异亮氨酸)在体外解聚AD-tau蛋白纤维的效果最佳 [7][9] - 机制上,D型多肽组装成的右手螺旋纤维在吸附于AD-tau纤维(左手螺旋)表面时产生结构约束,内部扭曲应力的释放足以破坏tau分子间氢键,导致纤维断裂,能量来源于环境热能 [8][13] D型多肽的治疗优势与应用前景 - D型多肽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抗蛋白酶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可突破血脑屏障且不引发有害免疫反应等多种优越特性 [10] - 该技术为tau蛋白及相关淀粉样蛋白疾病提供了有力新工具,有望彻底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格局 [10] - 行业将通过线上讲座系统阐释tau蛋白的结构功能、致病机制及在诊断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展望研究领域的挑战与创新方向 [12]
Nature:中国学者开发阿尔茨海默病颠覆性疗法——短肽通过应力释放,分解tau蛋白纤维
生物世界·2025-09-16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