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科创生态与“六小龙”现象 - 杭州因“杭州六小龙”的涌现站上科技创业潮头,该书旨在解码其背后的科创生态[2] - 杭州的创新成功被归结为一个系统性生态结果,其创新公式为:成功 = 政府(阳光)× 市场(土壤)× 人才(种子)× 文化(气候)[4]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中,杭州排名第十三位,相比去年上升一名[11] 新浙商的特质与演变 - “新浙商”的“新”体现在三方面:动能之新(创新驱动取代低成本扩张)、领域之新(进军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使命之新(从“独善其身”转向“兼济天下”)[9] - 新浙商在传承老一辈“敢为人先”精神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9] - 传统浙商主要依靠“四千精神”和成本优势打天下,而新浙商应成为“燧石精神”的践行者[8] 政府在科创企业中的作用 - 政府吸引企业的关键并非政策特别优厚,而是其“懂行”的交流、诚意和专业性,以及更懂产业、更重服务的创新生态[10] - 政府支持方式并非简单“给钱给地”,而是体现在发现企业、尊重企业、精准服务企业,在不同阶段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10] -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府支持方式需与时俱进,包括深入了解技术趋势、善用市场化机制(如风险投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14] 产业与企业的投资筛选逻辑 - 判断产业或企业是否值得支持基于多个维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深入实地调研项目真实性和团队能力、高度重视市场化评价机制(如风投的选择)[13] - 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选择被视为比政府更敏锐、更准确的项目发现和筛选机制[13] - 投资决策需遵循产业规律、把握科技趋势、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原则,以系统性降低风险[13] 浙江资本的投资方法论与重点 - 浙江资本的投资方法论包括:拥有专业评估团队进行严谨分析、重视产业技术趋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15] - 以普华资本为例,其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策略,投资决策更注重“投人”,通过交流考察创始人对产业的理解、创业决心和综合素质[15] - 浙江资本重点投资产业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16] 特色小镇的培育优势 - 特色小镇的优势体现在“三生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避免了传统园区“产城分离”的问题[16] - 特色小镇围绕明确产业主题构建创新生态,打造24小时活力社区,有利于深度思考与创意孵化,吸引年轻创业者[16][17] - 该模式是一条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新型发展道路,但推广中需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空心化[17] 杭州与硅谷的比较及发展路径 - 杭州不应简单复制硅谷,而应立足自身特色,如发展“特色小镇”模式,走“小而美、专而精”的差异化创新路线[11] - 硅谷在科技原创能力、大企业引领作用上仍有优势,杭州需在原始创新层面加强努力[11] - 杭州本身有深厚创新传统,曾被《天才地理学》列为历史上的“天才之城”之一[11] 未来产业方向与政府布局 - 下一代“小龙”可能诞生的领域集中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探索未来产业、服务民生),以及生命科学、新材料和新能源[22] - 政府布局需通过制定规划引领、坚持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高度重视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22] - 未来“八八战略”的演进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绿色发展、更开放地融入全球化、以及推动数据开放和关注科技伦理等改革[23][24] 发展经验的借鉴与区域合作 - 杭州或浙江的发展经验不应简单“复制”,而应“学习借鉴”其精神内核、理念共识和进取状态,生搬硬套成功率低[18] - 安徽合肥在科创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其后发优势、科技原创能力(如中科大)和政府持续投入的决心是发展动力[20] - 浙江与安徽并非竞争关系,两省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21]
对话浙江省科技厅前厅长周国辉:杭州何来“六小龙”
经济观察报·2025-09-16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