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啃最硬的骨头:一家国产EDA公司如何赢得市场
半导体行业观察·2025-09-17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EDA签核是芯片设计的最后防线,技术壁垒极高,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 [1] - 行芯科技作为成立于2018年的中国公司,在EDA签核这一最难赛道实现突破,通过100%自主研发构建完整产品线,成为连接国产晶圆厂与芯片设计公司的关键桥梁 [1][5] - 公司选择从单点工具走向签核全流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在最核心环节建立壁垒,构建国产EDA的独特价值 [5][6] - 公司通过与国产头部晶圆厂深度协同、严苛验证和成功流片案例,逐步赢得市场信任,并前瞻性布局平台化整合与生态构建 [7][8][10] 公司战略选择 - 选择切入EDA Signoff签核领域是基于清醒且坚定的战略选择,因为该环节是芯片设计的终点和制造的起点,是EDA产业中最有价值、最难被替换的环节 [4] - 公司初期因资源受限从单点工具切入,后应客户对一体化方案的需求,发展为提供签核全流程工具链 [6] - 公司坚持"啃最硬的骨头",通过在最核心、最难攻克的环节建立壁垒,构建长期战略优势 [5] 技术与产品 - 公司已推出7款100%自主研发的Signoff产品,覆盖寄生参数提取、电源/信号完整性、功耗分析、时序分析、多物理域耦合分析等多个关键环节 [5] - 产品GloryEX全芯片RC参数提取解决方案获得IDAS 2025设计自动化产业峰会"产品革新奖" [1] - 一体化工具链可形成全面的"芯片设计健康报告",通过全流程协同系统性考量电学耦合关系,提升迭代效率和流片成功率 [6] - 公司正通过GloryGrid产品实施"左移"策略,旨在将问题发现在设计早期阶段,以降低后期修改成本 [10] 市场与客户 - 客户群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晶圆厂端,涵盖国内高端工艺代工厂、特色工艺厂及存储IDM巨头;二是设计公司端,客户集中于手机SoC、AI芯片、CPU、GPU、高速模拟芯片等高性能芯片领域 [6] - 公司通过严苛验证、详实案例、透明数据以及各类型高端芯片一次次流片成功,逐步赢得市场信任,克服工具迁移成本高的挑战 [7] 未来发展 - 公司未来挑战在于平台化整合,目标是实现"一键式"服务,由平台自动完成所有签核流程并反馈投片结果 [10] - 公司需具备超前战略眼光,以应对工艺迭代周期(常以两三年计)和时间差挑战,确保技术路线不偏离主流赛道 [10] - 公司正从工具提供商转向生态构建者,布局平台化整合和生态构建,这预示着国产EDA行业正走向成熟,但也面临更多客户、更难技术、更大人才需求的挑战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