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动预告 | 投中2½沙龙&投海DEMO DAY 闭门座谈:共话中国创新药的“斯普特尼克”时刻
投中网·2025-09-17 10:52

出海交易表现 - 2024年全年中国创新药达成94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达519亿美元[5] - 2025年上半年出海势头更加强劲,仅72笔交易金额已突破600亿美元,超出2024年全年总额81亿美元[6] - 在BD市场带动下,二级市场生物医药板块显著回温,百济神州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头部药企股价创下新高[7] 资本市场动态 - 2025年前8个月,医疗健康领域共有16家企业成功IPO,同比增长78%,其中生物医药企业占比达75%[7] - 映恩生物以2.1亿美元募资额,创下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自2022年以来融资新高[7] - 一级市场生物医药赛道投资仍在探底,截至2025年8月底,国内该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371起,交易金额约200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下降2.9%和31.2%[13] - 与2021年峰值相比,融资事件和金额缩水超七成[13] 潜在政策风险 - 特朗普政府考虑推动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中美药企交易实施强制性审查,可能影响中国实验性治疗药物对美供给渠道[8] - 若CFIUS审查实施,License-out交易流程预计延长、不确定性上升,可能导致首付款与里程碑款项推迟或减少,对依赖海外资金的创新药公司现金流构成挑战[8] 交易价值挑战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首付款为29亿美元,在608亿美元总交易额中占比仅4.8%,远低于海外药企12.8%的首付款比例[10] - 单笔首付款超过五千万美元的项目中,美国占比45%,表明中国创新药在价值认可与交易定价方面仍存在“性价比”路径依赖[10] 行业结构性转型 - 行业逐步展现自我造血能力,百济神州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成立14年来首次盈利,诺诚健华同期亏损同比收窄86.7%[16] -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新药研发环节,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增强全球竞争力[17] - 资本退出渠道呈现多元化趋势,NewCo交易开启本土化进程[17] NewCo交易模式发展 - 2025年以来已出现多笔NewCo交易案例,例如康诺亚与Timberlyne交易总金额3.7亿美元,荣昌生物与Vor Bio交易总金额达42.3亿美元[19] - 2025年8月,红杉中国联合多家机构完成国内首笔由人民币基金主导的NewCo交易,涉及乐普生物两款实体瘤TCE管线,乐普生物获得1000万美元首付款并保留新公司10%股权[19] - NewCo本土化为生物科技企业提供新的资产变现路径,为资本参与早期创新提供更灵活的退出机制[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