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AI投资被视为科技巨头的生存竞赛而非单纯的投资回报问题 驱动大规模资本开支流向算力基础设施 [6][7][8] - 算力基建层呈现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 形成确定性强的投资机会 主要资金流向GPU、ASIC芯片、云服务及电力设备龙头 [18][19][20] - 2025年AI相关收入预计达1280亿美元 其中广告业务占比超60% 云服务、LLM应用、SaaS及初创公司构成剩余部分 [9][10][12] - 机构投资者持仓显示算力基建龙头占主导 应用层缺乏长期确定性标的 中概股因估值模型差异和研究支持不足被边缘化 [15][21][25] 行业投资逻辑 - 云厂商(AWS/Azure/GCP/甲骨文)将AI视为防御核心业务和避免被管道化的关键 资本开支占运营现金流比例达115% [6][7][8] - 算力投资ROI测算达46% 2021-2024年超大规模厂商(AWS/Azure/GCP/Meta)数据中心支出1970亿美元 [9] - 电力成为AI基础设施底层新投资焦点 部分基金从2024年年中开始布局电网及能源设备公司 [19][27] 细分领域市场格局 - GPU领域由英伟达和AMD主导 ASIC芯片由博通和美满电子垄断 网络连接设备依赖博通等拥有IP护城河的公司 [18][27] - 云服务市场出现第四朵云趋势 甲骨文因签下OpenAI和TikTok大合同 未交付合同价值超4500亿美元 [3][27] - 电力设备需求激增 GE Vernova和西门子能源受益于AI对老旧电网的改造需求 [18][27] 机构持仓与投资策略 - 典型科技基金(Coatue/Whale Rock/Altimeter)重仓算力基建龙头 前五大持仓包含Meta、亚马逊、微软等 [16][17] - Whale Rock持仓体现高波动特性 22年因加息亏损但23-24年AI浪潮中获惊人回报 Celestica和AppLovin成为黑马标的 [15][20] - 投资时机依赖库存周期波动 芯片行业过度下单和砍单潮带来股价波动机会 [26][29] 公司定位与市场观点 - 微软因与OpenAI合作拥有超前部署优势 远期市盈率33倍 [27] - Google被视为云厂商中的价值股 Gemini大模型和TPU进展带来希望 [27] - Meta战略位置最优越 能直接将AI投入转化为业务增长 [27] - 亚马逊AWS成本控制稳健 电商和广告价值被市场低估 [27] - 苹果和特斯拉未被纳入主流AI投资池 因缺乏明确AI布局或波动性过高 [23] 收入构成与预测 - 2025年AI收入预估1280亿美元中广告占820亿美元(64%) 主要来自Google、Meta、Tiktok等现有业务提升 [10][11] - AI云收入超200亿美元 占云服务总收入10% 年化增长率28% [12] - LLM应用(如ChatGPT订阅)收入130亿美元 AI SaaS(如微软Copilot)收入110亿美元 初创公司(如Midjourney)收入20亿美元 [12] 风险与机会识别 - 伪AI公司存在做空机会 类似Beyond Meat的估值归零案例可能重现 [29] - 宏观金融环境积聚回调势能 机构通过降低净敞口、分散配置和低相关性策略管理风险 [32] - 买入时机需跟踪库存周期波动 在行业悲观时基于长期认知逆向投资 [26][31]
AI 成为美股投资最大主题:“这不是 ROI 问题,是生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