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挨骂冤吗?实探太二酸菜鱼,揭秘“活鱼现杀”真相
凤凰网财经·2025-09-17 21:40

文章核心观点 - 近期舆论争议的核心围绕太二酸菜鱼“鲜活门店”宣传的“活鱼现做”与实际操作流程存在差异,品牌宣传与消费者认知之间出现落差[2] - 争议本质反映了餐饮行业在追求标准化、效率与满足消费者对“新鲜现做”期望之间的根本矛盾,而“预制菜”或“半成品”的使用成为消费者愤怒的宣泄口[4][14][24] 实探太二“鲜活门店”操作流程 - 媒体实探北京首家“鲜活门店”,点单后10分钟菜品上桌,观察到厨房员工将已处理好的鱼片下锅[3][8][9] - 店员解释,“活鱼”指“当天到店现杀”,而非“顾客点单后现杀”,若现点现杀需等待45分钟,为节省顾客时间而提前处理[3][12] - 门店升级后,由中央工厂统一配送鱼柳改为送活鱼到店当天宰杀,但后厨养鱼池以“保障食品安全”为由未对媒体开放[12] 公司业绩与经营状况 - 太二酸菜鱼母公司九毛九2025年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4%,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同比下降16.05%[18] - 作为收入支柱,太二品牌收入为19.49亿元,同比下降13.3%,自营餐厅数量由去年同期的614家降至566家,减少48家[18] - 品牌翻台率从去年同期3.8次/天降至3.1次/天,同店销售同比下滑19%[18] 行业效率与新鲜的矛盾 - 连锁商业模式核心是可复制性和效率,真正的“现点现杀”反标准化、反效率,门店为保翻台率采用标准化预处理流程[13][17][18] - 品牌曾因单一品类策略爆火,2019年翻台率达4.9次/天,后为吸引更广泛客群增加菜品,品牌特色淡化,面临生命周期挑战[16][17] - 行业对“预制菜”定义存在认知鸿沟:行业人士认为预调酱料、中央厨房汤底属“半成品”,而消费者定义更宽泛,任何非后厨原始制作的环节都可能被视为“预制”[14][22][24] 餐饮行业的信任与透明度困境 - 专家指出,问题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保障食品安全及给予公众知情权,消费者反感的是不诚信行为而非预制菜本身[24] - 监管和标准尚未统一,商家容易钻空子,若商家明确标注预制菜品并合理定价,多数消费者能够理性接受[24] - 品牌营销话术的模糊性(如突出“活鱼”但回避“是否点杀”)客观上造成消费者预期落差,加剧信任危机[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