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沈阳自动化所在下肢外骨骼交互评估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机器人圈·2025-09-18 17:02

下肢外骨骼技术评估瓶颈 - 现有研究缺乏可靠交互评估基准 导致临床转化遇到瓶颈 [3] - 传统方法多集中于验证辅助策略效果 对交互质量关注不足 [3] - 传统生物力学指标忽视人机双向作用与外骨骼性能退化 且依赖外部传感器和结构化环境 难以满足临床康复对评估实时性 动态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3] 辅助正常度评估方法创新 - 提出辅助正常度评估方法 用于系统刻画外骨骼在名义状态下的人机耦合特征 [3] - 将评价视角从单一主体拓展到整体耦合系统 构建多维低成本量化指标框架 [3] - 框架涵盖步态重塑性 相位偏差权重和多关节协同三项指标 能够动态反映不同时段的人机交互表现 [3] 同源差异评估范式 - 通过在健康人与偏瘫患者中使用同一外骨骼系统 以两类人群步态差异作为校准基准 实现评估指标有效标定 [4] - 该方法为康复外骨骼提供面向交互质量 可推广 可标准化的评价方法 [4] - 可助力提升训练安全性 个体化调节和临床部署 [4] 实验验证结果 - 在8名健康受试者和9名偏瘫患者中开展实验验证 [4] - 辅助正常度能够揭示外骨骼训练过程中步态逐步恢复趋势 并反映人机交互的显著时变特性 [4] - 验证了其作为交互质量评估指标的有效性与敏感性 [4] 方法优势与应用潜力 - 方法对硬件依赖性和辅助策略约束较低 展现出良好泛化性与推广潜力 [4] - 为外骨骼临床康复应用和个性化调控提供新方法论 [4] - 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期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