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内容与全国推行 - 国家财政安排200亿元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重点免除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1][4] - 政策已在多地落地执行,公立幼儿园大班普遍实现保教费全免,民办幼儿园则按相应标准减免,例如三级民办园每月减免400元[1] - 政策惠及广泛,仅山东省就有约77.47万名儿童受益,省级财政统筹安排7.2亿元补助资金以支持政策落地[4] 地方实施方案与资金安排 - 山东、海南、黑龙江、青海、辽宁、内蒙古等多地发布具体实施方案,核心是规定补助资金的来源与分担机制[4] - 各省市采取不同补助模式,如山东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担,青海则核定生均财政补助标准并定期评估调整[4][5] - 黑龙江明确民办幼儿园收费中超出政府补助的部分可继续向家庭收取,确保政策平稳过渡[6] 政策执行中的挑战与偏差 - 部分地区对超龄儿童(如6周岁以上)是否享受减免政策存在理解偏差,引发家长咨询,但专家指出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孩子,不论年龄[2][6] - 部分民办幼儿园出现“先预收后补退”的情况,导致政策执行延迟,引发家长不满[7] - 各地因制定具体减免方案和标准的速度不一,导致政策执行进度存在差异[9] 民办幼儿园的运营压力与资金到位情况 - 民办幼儿园已为家长实施减免,但相应的政府补助款普遍“尚在申请中”,给园方带来运营压力[10] - 民办幼儿园的减免标准依据等级划分,如一级园减免600元/月、二级园500元/月、三级园400元/月,但收费较高的民办园仍能依靠教学质量优势维持生源[10] “免费不降质”的保障机制与长期投入 - 多地强调“免费不降质”,湖北、海南等地明确要求不得因免费政策降低生均公用经费或财政补助标准,确保办园质量[12] - 保障机制依赖持续的经费投入,如广东省继续执行生均拨款政策,标准为不低于每生每年600元,以提升幼儿园运转保障水平[12] - 专家指出需加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防止在推进免费的同时出现幼儿园建设质量恶化,并关注民办幼儿园生存及公办园合并等问题[11][13]
免费学前教育落地观察:家长的减负与园长的烦恼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8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