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关于印发《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5号——生命周期成本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406号——标杆管理》的通知
蓝色柳林财税室·2025-09-18 21:22

生命周期成本法核心观点 - 该方法旨在将产品、资产、劳动力等特定对象生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全部成本纳入成本管理,实现企业成本管理全生命周期化改进 [5] - 主要目标是通过全面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在产品研发、定价、资产配置、人员配置等方面作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决策,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优化成本决策 [5] - 通常适用于制造业企业,也可在建筑、城市规划、能源、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生物资产等涉及长期资产、复杂流程或需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行业应用 [5] 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用程序 -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用程序按成本构成划分,包括确定基本成本分类、细分成本分类、定义和量化成本组成要素、估计产品经济寿命、加总成本等程序 [12] - 按环节划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推广、顾客使用、弃置回收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的成本 [13] - 资产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和处置成本 [14] - 劳动力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综合考虑雇佣成本、使用成本和工作环境成本 [15] - 项目和服务生命周期成本法可根据具体类型,参照产品、资产等生命周期成本法的程序进行 [16] 生命周期成本法应用环境与工具 - 企业应成立跨部门团队,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由财务部门、战略部门或经营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 [9] - 企业应配备完善的信息系统,整合管理、生产、销售、财务等系统,并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 [9] - 企业应将碳排放、环保合规等成本纳入生命周期成本法模型,支持环境、社会和治理目标的达成 [10] - 在成本管理中,可将生命周期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成本管理工具方法结合使用 [6] 标杆管理核心观点 - 标杆管理是指在企业内外寻找在某一指标或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体或最佳管理实践,将其作为标杆进行比较分析,制定改进策略 [22] - 主要目标是通过与标杆进行对比分析,识别差距、优化流程并制定改进策略,以持续改进企业经营状况,优化企业管理效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2] - 主要适用于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未占据绝对市场优势或在某些方面未达到行业内外最佳水平的企业,尤其适用于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寻求提升管理水平或优化运营效率的企业 [22] 标杆管理类型与应用程序 - 按标杆来源分为内部标杆管理和外部标杆管理,外部标杆管理按竞争关系分为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按适用性分为通用性和功能性 [23] - 应用程序一般按照标杆对象选择与计划、指标体系设计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差距识别、改进方案制定与资源整合、执行监督以及绩效评估等程序开展 [33] - 企业也可以利用标杆环规划整体流程,包括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环节,形成持续改进、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34] 标杆管理应用环境与原则 - 标杆管理一般应由负责企业目标制定、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部门牵头,并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 [30] -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信息渠道,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分析 [30] - 企业应用标杆管理应遵循可比性、持续性、实用性、合法性等基本原则 [36] - 企业应建立标杆管理反馈和改进机制,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宣传,培养企业内部标杆管理文化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