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AI烧钱大战”:当下规模被低估,未来折旧被低估,最早2027年爆发价格战
资本开支强度与规模低估 - 美股科技巨头AI基础设施资本开支强度正逼近互联网泡沫时期峰值,预计到2027年,亚马逊、谷歌、Meta、微软和甲骨文五家公司资本开支占营收比重将达26%,接近互联网泡沫时期32%的峰值水平[2][3] - 融资租赁等表外工具导致真实投资规模被低估,例如微软2026财年资本支出与销售额之比在计入融资租赁后将从28%跃升至38%,甲骨文则从41%飙升至58%[6] - 在建工程余额急剧增长导致资本支出延迟反映,例如亚马逊在建工程增长约60%(170亿美元),谷歌增长约40%(150亿美元)[8] 未来折旧成本压力 - 市场普遍低估未来折旧费用,到2027年仅谷歌、亚马逊和Meta三家的折旧额可能被低估总计164亿美元,其中谷歌差距约70亿美元,亚马逊差距约59亿美元,Meta差距约35亿美元[2][11][15] - AI硬件面临更快技术迭代,使用寿命可能缩短至三到五年,将加速折旧费用确认,例如亚马逊已将部分服务器预计使用寿命从六年缩短至五年[13] - 随着2024年和2025年资本支出分别增长56%和63,折旧与摊销费用将在2026年及以后加速增长[11] 潜在行业风险与价格战 - 供需失衡最早可能在2027年引发云服务价格战,超大规模厂商可能采用激进定价策略以维持利用率,从而侵蚀盈利能力[2][3][16] - 大语言模型性能趋同可能削弱产品差异化,导致基础设施服务商品化,Meta建设多个千兆瓦级数据中心,甲骨文和OpenAI的Stargate项目将带来大量AI产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