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经历强劲且超出预期的复苏,其复苏力度和速度已超过出境游 [5][6] - 入境游客结构呈现多样化特征,包括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非传统观光客,导致行业体感与数据存在偏差 [11] - 入境游的复苏正在重塑航空公司的利润模型,并悄然改变部分中国城市的旅游格局和基础设施需求 [5][15][16] 入境游复苏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次达1364万,占所有入境外国人比例71.2% [6] - 2025年上半年入境外国游客总人次达1916万(不含港澳台),已达到2024年全年总量2694万人次的71% [6][10] - 2025年上半年入境人次已接近2019年全年历史峰值3188万,预计2025年全年将创历史新高 [10][11] - 中国大陆2025年上半年入境游客1916万人次,与日本同期2151万人次差距仅为235万,已超越泰国(1661万)、越南(1070万)等传统旅游目的地 [8] 行业体感与数据偏差的原因 - 入境游客目的多样化,商务、探亲、学术交流等非传统游客行为不易被旅游业者识别 [11] - 主要客源地为韩国、日本等亚洲邻国,游客外貌特征与中国人类似,存在文化识别偏差 [12] - 入境游客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等8个核心城市,且活动范围限于国际机场、高星酒店、核心商圈及知名景区 [14] 对航空业的影响 - 国际航线票价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从印尼、马来西亚直飞中国往返票价(4000元以上)是从中国飞往新加坡(2000多元)的一倍,利润来源转向入境旅客 [5] - 航空公司利润模型改变,依赖中国本地市场的航线仅盈利几百元,而盘活全球客源的航线可盈利几千元 [5] - 山西大同等非一线城市航点因承接中转及出入境客流而变得繁忙,成为航司新的中转支点 [16] 对区域旅游格局的影响 - 边境城市吉林珲春在俄罗斯节假日期间,接待的俄罗斯游客数量已超过中国任何一座城市,成为当地第一大客源地 [15] - 四川雅安因熊猫吸引日本游客,2025年日本旅行团预约量从2024年的不到50个激增至超过180个,促使航空公司加密东京、大阪、北海道直飞成都的航班 [15] - 日本游客旅游路线深入中国腹地,不再局限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15]
2000万老外低调涌入中国背后
首席商业评论·2025-09-19 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