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技术趋势 - 大圆柱电池技术加速布局 宝马宣布2026年装车 引发行业46系大圆柱电池热潮[1] - 全极耳圆柱电池实现量产 具备高倍率与长寿命优势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两轮车/智能家居领域[1] - 固态电池因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特性 2025年维持高热度 被视为下一代新型电池方向[1] - 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开始大规模应用 磷酸锰铁锂正极在商用车与两轮车试水 硅基负极搭配全极耳技术应用增多[1] - 圆柱电池聚焦全极耳快充生态 实现5分钟200km续航工程 大圆柱电池推动标准化/安全性与制造革命[5] - 方形电池技术突破 CTP 4.0体积利用率超80% 磷酸锰铁锂电池电压平台提升20% 半固态电池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3 S/cm[5] - 软包电池突破6C充电极限 能量密度超500Wh/kg 卷绕转向叠片工艺实现97%空间利用率[5] 储能领域发展 - 2025年国家取消强制配储政策 引发行业对储能电池需求担忧[1] - 储能电芯向大容量发展 314Ah替代280Ah成为主流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海辰储能发布500Ah以上电芯[1] - 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对全球储能行业造成冲击[1] - 用户侧储能聚焦大电芯技术挑战 工商储探索钠电池与半固态电池应用机遇[6] - 便携式储能受新国标GB 44240-2024规范 聚焦方形电池/32140电池/40135大圆柱电池应用优势[6] 新兴应用场景 - 人形机器人电池成为新布局方向 宇树机器人春晚登台带动行业热度[1] - 低空经济政策频出 eVTOL行业加速发展 软包电池赋能无人机万次循环安全飞行[1][5] - eVTOL动力电池采用全极耳圆柱电池 验证"三高一快一长"性能(高安全/高能量/高功率/快充/长寿命)[5] 材料与设备创新 - 电池材料聚焦超高镍三元正极产业化与锂锰基正极4.5V高电压突破 硅基负极应对膨胀问题 锂金属负极推进商业化[5][6] - 设备技术突破干法电极与等静压技术 解决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瓶颈 检测设备超越GB 38031-2025国标极限[6] - 中国锂电设备商以"整线输出+本地化服务"策略开拓欧美市场[6] 安全标准与技术 - 工信部发布GB38031—2025新国标 引发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广泛讨论[1] - 电池安全专场探讨快充与安全博弈 低熔点合金负极破解枝晶生长困局 极寒环境动力安全保障及智能BMS预警系统[6] - 户用储能构建多级安全防护体系 便携储能遵循新国标安全规范[6] 行业活动规模 - 会议规模达线下2000+嘉宾 在线直播观看超30000+人次[3] - 设置九大专场论坛 60+重磅演讲嘉宾 覆盖圆柱/方形/软包电池/材料/设备/安全/用户侧储能等议题[2][3][5][6] - 50+展商涵盖锂电池/储能电池/固态电池全产业链 包括材料/设备/零部件企业[3] - 同期举办第11届锂电金鼎奖评选 涵盖15项奖项 包括电芯技术/储能创新/材料/设备/安全等领域[7][8][9] 产业链参与企业 - 动力及储能电池企业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头部厂商[9][10] - 材料企业涵盖璞泰来/德方纳米/天齐锂业/容百科技/贝特瑞/华友钴业等正负极/电解液/隔膜供应商[10] - 设备企业包括先导智能/逸飞激光/杭可科技/利元亨等激光焊/叠片/检测设备制造商[10] - eVTOL与无人机电池领域涉及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赣锋锂电等企业[10]
邀请函:2025第十一届起点锂电行业年会暨起点研究十周年庆典(2025年12月17-19日·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