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降息仍有空间
和讯·2025-09-19 17:28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特点 - 2016年以来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23次且均为降准 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从17.5%降至9.0% 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3] - 同期政策利率仅调整14次 降准使用频率显著高于降息[3] - 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6.2% 每降准0.5个百分点可向社会提供约1万亿元资金[4] 商业银行息差与融资结构 - 商业银行净息差从2010年前后近3%-4%降至2024年二季度末1.42% 创历史新低[3] - 中国间接融资占比达89.7% 其中银行业为主力 美国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业占比仅42%[3][4] - 商业银行持有68%国债和75%地方政府债 降准可增强其购债能力支持财政政策[5] 降息政策空间与约束 - 活期存款年利率从0.3%降至0.05% 定期存款利率从3.5%降至1字头水平[6] - 2024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同比多减7800亿元 与非银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形成资金转移[6] - 当前物价较低推高实际利率 叠加人民币兑美元缓步升值 为降息创造外部条件[7]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 2024年5月7天OMO利率调降10个基点 结构性工具利率普遍下调25个基点[7] - 结构性工具重点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与重点领域 包括小微企业 房地产风险化解 科技创新及绿色发展[7] - 截至2024年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约占人民币银行总资产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