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恒生科技指数、港股通科技和中概互联三大指数在9月17日大幅上涨,创近四年新高,主要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全球流动性宽松及AI技术突破等多重利好驱动 [4][5] - 三大指数在编制规则、行业构成和估值水平上存在差异,但均处于历史估值低位,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7][8][9][10][11][12][13][15][16] - 投资价值需根据个人偏好选择:中概互联适合龙头信仰者,恒生科技适合均衡配置,港股通科技适合成长性机会捕捉,也可均配三大指数实现分散投资 [17][18] 指数表现 - 9月17日恒生科技指数涨4.22%至6334.24点,周涨5.76%,年初至今涨41.77% [4][5] - 港股通科技指数涨3.27%至3808.55点,周涨4.52%,年初至今涨58.54% [4][5] - 中概互联指数涨3.40%至10856.74点,周涨4.68%,年初至今涨47.51% [4][5] - 上涨动力来自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流动性宽松及AI技术突破带动科技企业表现 [5] 编制规则差异 - 中概互联采用头部集中+低频调整策略:腾讯和阿里合计权重超50%,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超90%,单一个股权重上限30%,每半年调整一次 [7] - 恒生科技采用分散持仓+高频调整策略:覆盖30家港股科技企业,个股权重上限8%,前十大权重约60%,每季度调整一次 [7] - 港股通科技规则居中:覆盖50家港股通科技企业,权重上限15%,前十大权重约70%,每半年调整一次,受益于内地资金流动性溢价 [8] 行业构成差异 - 中概互联聚焦纯互联网:社交、电商、在线娱乐等占比超90%,硬科技占比几乎为零 [9][10] - 恒生科技均衡布局硬科技+互联网:互联网占比约55%,半导体、新能源车、消费电子等合计占比超40% [10] - 港股通科技覆盖更广:硬科技+互联网+创新药布局,生物科技、新能源设备等新兴领域占比约30%,要求成分股近两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10%或研发占比超5% [11] 估值水平 - 中概互联PE-TTM为21.11倍,处于近十年18.01%历史分位,受反垄断政策影响估值处于底部 [15] - 恒生科技PE-TTM为24.24倍,处于近十年35.07%历史分位,受益流动性改善和硬科技景气度 [15] - 港股通科技PE-TTM为25.84倍,处于近十年53.31%历史分位,因行业多元化和流动性溢价估值相对较高 [15] - 三大指数均处于近十年偏低或合理偏低水平,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16] 投资价值分析 - 中概互联(如ETF 513050)适合核心资产信仰者:龙头确定性高,腾讯和阿里占中国数字经济超60%份额,云计算和大模型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权重集中在牛市中弹性大 [18] - 恒生科技(如ETF 513180、513130、513010)适合均衡配置软硬科技:分散持仓降低单一行业风险,AI和半导体赛道处于爆发前夜,跟踪规模超1000亿流动性充足 [18] - 港股通科技(如ETF 513980、513860、513020)适合捕捉多维度增长机会:成分股经港股通资格双重筛选(科技属性+流动性),兼顾成长性与流动性,AI、半导体和创新药赛道成长空间广阔 [18] - 投资者也可均配三大指数,一键打包中国最好权益资产实现分散投资 [18]
中概互联、恒生科技和港股通科技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