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缘经济论 | 第四章 金属、工业化与地缘经济竞争
中金点睛·2025-09-20 08:07

金属资源与地缘经济的互动关系 - 金属作为战略性资源,在地缘经济竞争中扮演重要角色,工业化是金属资源与地缘经济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 [2] - 新地缘形势下,美欧再工业化、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交织,推动金属需求上升,但供给因分布集中和可替代性低而存在约束 [2] - 金属供需错配会深刻影响产业链和地缘格局演变,资源国地位可能分化,合作或走向集团化和区域化 [2] 地缘因素对金属的影响 - 地缘因素通过供给、需求和贸易渠道影响金属资源,其中对供给的冲击尤为显著,因金属矿产地理分布集中度高(如钴储量刚果(金)占全球超50%) [2][13][18] - 地缘冲突可能导致供给锐减,例如2023年刚果(金)矿区冲突使钴价单周上涨28% [18] - 金属需求方市场势力相对较弱,但制造业大国(如中国)因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可增强议价能力 [22][23] - 金属贸易受通道权限制较小,不同于化石能源,主要运输路线如太平洋航线替代性较强 [24][25] 金属分类及其经济含义 - 从产业经济视角,金属分为大金属(如钢铁、铜、铝)和小金属(如战略性小金属镓、锗和新能源金属锂、钴) [9] - 大金属作为结构材料用量大、通用性强,应用于建筑、制造和国防等领域;小金属作为功能材料专用性高,关键用于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9][10] - 军工产业需同时依赖大金属(如钢铁、铝合金)和小金属(如钛、铀),体现金属综合实力 [11] 金属供给格局与约束 - 金属矿产供给集中度高,前三大供应国份额(CR3)达70%,高于化石能源的50% [13] - 小金属分布集中度高于大金属,锂、钴、镍储量CR3平均为72%,而铁、铜、铝为54% [13] - 供需错配明显:供给集中于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需求则集中在东亚、欧洲和北美,中国作为最大需求方需大量进口 [16] 工业化对金属需求的影响 - 三类工业化推动金属需求:美欧再工业化(如欧盟8000亿欧元国防计划)、新型工业化(绿色转型和半导体竞争)及发展中国家工业化 [27][28] - 金属是美欧再工业化的重要投入,但非决定因素,受制于对外依存度(如欧盟铁矿石净进口占消费量70%) [28] - 新兴产业依赖金属材料:新能源产业推高锂、钴需求(IEA预计关键清洁技术市场增长),半导体行业需镓、锗等材料(2025年锗供给缺口预计达-6%) [36][37] 中国在金属领域的优势与风险 - 中国在金属冶炼加工环节具竞争优势,规模效应(如稀土冶炼占全球超90%)和技术优势降低成本(国内稀土冶炼成本为澳大利亚的1/2-1/3) [38][39] - 供应风险集中于大金属(如铁矿石风险总分5)和新能源金属(如钴风险总分4.25),而战略性小金属风险较低(如稀土风险总分2) [54][55] - 风险应对需侧重循环回收(如再生铝目标1150万吨)、国内挖潜和国外收储,战略收储可通过国家主权基金或央国企投资实现 [56][58] 金属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 - 回收利用对缓解供给约束意义重大,当前全球废金属回收市场预计2029年达4143亿美元,CAGR为5.6% [59][61] - 中国凭借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推动回收,但技术落后于美欧;美国依赖技术优势(如AI排序技术),欧洲主导政策标准制定 [60][62] - 金属回收呈现规模化与技术升级趋势,如锂电池关键原材料规模化回收,未来或形成中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