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从“睡城”走向创新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1 19:30
9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6000余名研究生新生在通州校区举行开学典礼,宣告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全面正式投用。 在此之前,北京市通州区只有三所本科院校,在学研究生总数不足2000人。 不久之后,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北京服装学院通州校区、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新院区等高校都将在通州投用,成为北京城市 副中心创新要素涌现的鲜活案例。 在整个"十四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有力推动技术、土地、人力资源、数据、资本等要素集聚落地。 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是10个试点之一。 在加大力度集聚要素、探索有效配置要素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在一些领域中已经走在前列。比如,其是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还位于北京数据 基础制度先行区内。 记者丨 王峰 编辑丨陈洁 副中心建设新节点 "通州以前是一座'睡城',因为房价便宜,与国贸相距最近不到20公里,成为很多在北京市区工作的人居住的地方。 "家住通州的杨宣告诉21世 纪经济报道记者,"每天早上,通州居民前往市区的人流格外大,因为本地产业和就业相对少一些。" 杨宣的家靠近东六环,他的通勤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