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2025-09-22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政策旨在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通过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的基本路径,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装备保障 [4] - 设定2030年目标,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能源勘探开发、能量转换、能源存储、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 [4]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 - 煤炭开采装备领域将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超大型轮斗挖掘、硬岩高效掘进等关键装备,以及年产千万吨、千米以深井工矿、1.3米及以下薄煤层、特大型露天矿等煤炭开采成套装备 [5]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聚焦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和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随钻高精度测井、全尺寸套管钻井与万米深地智能钻井、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等关键装备 [5]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将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宽负荷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并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力度,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高功率齿轮箱、超高混塔塔架等关键装备,提升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并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等光伏组件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开展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与验证,提升材料长期服役性能,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8]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 - 储能装备将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并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长寿命、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大口径抗氢脆高钢级管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等储运装备,并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将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等关键装备,提升远距离、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并加快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智能融合终端等先进装备,推动新型配电系统多元化接入和数智化升级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并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研制超长运距超大运量管道输煤绿色运输装备,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管控一体化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将基于云原生技术和开源鸿蒙等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能源云边数据、多端互联、任务协同等智能化能力 [14]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并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升装备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 [14]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驱油、咸水层封存等技术装备,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工业副产物和有害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并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15]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培育高水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充分发挥保险补偿、采购、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用户单位采购已投保首台(套)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力度,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政策,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