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5]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走在世界前列,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5]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来平均增长超过9%[22] - 过去五年金融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形成立足中国实际、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等值得长期坚持的经验[14]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十四五”期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7]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27.2%、21.7%、10.1%[23]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23] - 扩大无还本续贷政策覆盖范围,涉及贷款9.4万亿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28] 金融风险防控与监管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水平大幅收敛,融资平台数量较2023年3月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15] - 金融监管总局重拳整治金融乱象,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得到依法处置[26][27] - “十四五”期间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39] - 当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相当一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24] 资本市场发展与改革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38] - 股票发行注册制由试点到全面推开,科创板推出“1+6”改革举措,已有3家未盈利科技企业完成注册[43] - 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意识增强,5年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合计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8成[37] - 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33][34] 金融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三大支付货币,在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20][21]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和存贷款10万亿元,境外机构熊猫债发行规模超过1万亿元[19][60] - 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使用占比由16%升至近30%,企业外汇套期保值比例由17%升至30%左右[64] - 跨境收支规模2024年达14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跨境贸易和投资持续活跃[63] 房地产金融与民生保障 - 优化调整首付比、房贷利率等多项政策,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每年可为超5000万户家庭减少利息支出约3000亿元[18] - 金融监管总局牵头组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25] 货币政策与外汇管理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逐步形成,实现了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8][12] - “十四五”以来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发挥经济金融“稳定器”作用[59] - 近年来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人民币汇率在主要货币中表现比较稳定,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底气更足[65]
刚刚!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信息量很大
天天基金网·2025-09-22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