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唐国强“舌战群儒”:AI是否会取代人类演员?
混沌学园·2025-09-22 19:58

AI对影视行业的影响 - AI正在全方位重塑影视行业,从编剧、制作到宣发环节均发生变革 [3][4] - 2024年中国AI+影视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65亿元人民币 [7] - AI技术模糊真实与虚拟边界,例如网红短剧主角的脸可由AI无缝替换,补拍技术让观众难辨真假 [11] 剧本环节应用 - AI在编剧环节应用占比约4%,但在微短剧和网剧中比例远高于传统影视 [7] - AI编剧系统可在2-3小时内生成3-5万字的完整剧本,例如澳门蒸汽时代影业团队开发的系统已助十余部作品进入拍摄流程 [7] - 微短剧《中国神话》的AI参与度高达80%,从文本生成到主题提炼几乎全部由机器完成 [7] - AI能快速生成故事框架和设定选择,解放创作者专注于需要人性洞察的叙事 [8][9] - AI生成的多为豆瓣6-7分区间的标准化商业剧本,具备较强可替代性,但无法复制人类的思想深度 [9] 制作环节变革 - 好莱坞大工业制作中,AI将数周手工渲染工作压缩至几天,例如网飞《爱、死亡与机器人》和迪士尼《曼达洛人》的StageCraft技术 [10] - AI生成预演视频替代传统分镜绘制,短剧行业的分镜绘制甚至全由AI完成,几小时内即可完成镜头预览 [11] - AI替代大量重复性后期工作,导致初级后期工作者失业,同时降低特效、调色等任务的门槛 [11] - 行业需要既懂视觉叙事又擅长用提示词与AI沟通的新型人才,而非单纯的技术工 [12] 宣发环节优化 - AI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潜在观众,使宣发策略从广撒网走向精准垂钓 [13]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与美图秀秀合作推出"变身哪吒"AI特效,实现全网超过2亿曝光量 [13] - AI可根据电影风格和受众偏好快速生成多种视觉风格和剪辑方案,人类团队只需选择并微调 [13] - 平台型公司提供的分析工具使片方能够预测投放效果并实时调整,但可能导致同质化问题 [14] - AI擅长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但无法理解文化情绪或社会共鸣的形成,因此人类参与依然关键 [15] 行业未来展望 - AI承担"达标"的内容,人类负责"超越"的部分,未来属于善用算法又能超越算法的人才 [9][18] - 技术带来版权争议、肖像权纠纷及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但无法替代情感真诚与艺术锐度 [17] - AI能生成合乎逻辑的剧本和完美镜头,但写不出切肤之痛或替代导演的美学坚持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