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地缘经济战略核心观点 - 特朗普政府的竞争性地缘经济战略更聚焦经济目标,将经济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旨在建立以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的规模经济优势 [2] - 与拜登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对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可交易性持更开放态度,外交政策具有"纯粹的交易"特征 [2][11][12] - 战略手段从特朗普1.0的"友岸生产"转向特朗普2.0更强调的"回岸"生产,并通过加征关税和促进投资双管齐下 [2][14] - 在战略产业竞争策略上出现新变化,从以往侧重供给侧"卡脖子"转为更多从需求侧围堵中国 [2][40] 地缘经济战略的演变与特征 - 特朗普政府推动竞争性地缘经济战略,导致全球化原有趋势逆转,进入"慢全球化"乃至逆全球化阶段,全球地缘格局碎片化指数自2018年后显著上升 [5][7] - 贸易碎片化主要集中在"热点"地区,2017-2023年间东西方集团双边贸易增速低于全球其他贸易,但排除热点地区后增速高于全球其他地区贸易,体现出"全球化令人惊讶的韧性" [9][10] - 特朗普2.0废止拜登政府的绿色转型策略,退出巴黎气候协定,重点发展美国具有优势的化石能源,并通过对等关税政策将矛头指向包括欧盟、日本在内的传统盟友 [11][12] 经济安全目标与产业结构内涵 -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安全目标被界定为具有特定产业结构基础的经济规模优势,既要确保经济总量规模优势,也要建立在制造业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业基础上 [2][15] - 尽管美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二,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达2.7万亿美元,但其进口韧性偏弱,主要因进口集中度高且与贸易伙伴地缘距离远,这解释了其对制造业回岸的重视 [17][19][21] - 特朗普2.0促进投资的方式具有三个特点:放松监管提供快速审批通道、以加征关税为筹码要求企业投资、提高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的可交换性 [25] 战略产业与地缘经济权力 - 战略产业具有使用范围广、外部性强、可替代性弱等特点,能为地缘经济竞争提供微观和宏观权力,高科技产业是核心 [36][37] - 中国的战略产业可分为三类:面临去中心化风险的领先行业如清洁能源、面临卡脖子风险的相对落后产业如芯片、以及中美并行竞争产业如AI [38] - 特朗普2.0在AI芯片领域撤销拜登政府的"人工智能扩散规则",允许向中东等地区销售,同时明确在全球任何场景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均违反美国法规,体现需求侧围堵新策略 [40] 产业政策启示与应对 - 在地缘竞争背景下,产业政策需兼顾结构与总量,其使用自2018年起明显加速,产业政策占各国所采用经济措施的比重呈现上升态势 [42][44][46] - 美国产业政策结构在2018年后需求侧政策占比明显上升,疫后再次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产业政策则以供给侧为主 [49][50][52] - 应对地缘竞争需重视"连接器"国家作用,2019至2021年美国通过越南间接进口的比例从2%上升到11%,通过墨西哥间接进口的比例从6%上升到9% [53][54] - 经营周边如东南亚、东亚和中亚有助于增强产业链韧性,其成功关键在于降低跨国交易成本,并实施需求侧扩张政策以消化区域合作产能 [58][59]
地缘经济论 | 第六章 地缘经济新格局下的产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