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早期经历与职业转型 - 1924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一个普通家庭,经历二战入伍、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并于1948年从哈佛法学院毕业成为律师[4] - 早年在洛杉矶执业律师,但深感“用时间换钱”的天花板太低,30岁出头开始涉足地产开发,以10万美元本金撬动百万利润完成原始积累[4] - 35岁时经历失败的婚姻与长子白血病的双重打击,通过理性与阅读自我疗愈,并坚定转向投资赛道,成立惠勒·芒格合伙公司,十年年化收益跑赢道指18个百分点[4] 与巴菲特的合作及伯克希尔的成就 - 1959年5月,35岁的芒格与29岁的巴菲特在奥马哈因共同好友安排共进晚餐,发现灵魂频率完全一致,此后每天通话数小时,互荐书单[6] - 1978年芒格正式出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与巴菲特并肩掌舵45年,将一家濒临破产的纺织厂改造成市值近万亿美元的多元控股巨擘[6] - 伯克希尔在二人带领下实现年化复合收益约20%,刷新人类商业史纪录,巴菲特承认芒格让其从“用便宜价买普通公司”进化到“用公道价买好公司”[6] 核心投资理念:逆向思维与能力圈 - 投资哲学强调“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通过列出高杠杆、不熟领域、差管理层等错误清单来避开失败关键点[7] - 坚守能力圈原则,只投资能看懂、能评估、能定价的企业,持续拓宽认知半径但绝不踏出边界[7] 核心投资理念:伟大企业的选择与持有 - 推动巴菲特告别格雷厄姆“烟蒂股”转向费雪式成长股,以喜诗糖果为里程碑,以3倍净资产、11倍市盈率收购[8] - 喜诗糖果在收购后50年累计为伯克希尔贡献逾20亿美元现金流,年化收益超30%,验证品牌护城河与复利的威力[8] - 伟大企业需拥有深且宽的护城河,包括品牌、网络、成本、法规、文化,并要求护城河能加宽且不被挖平,愿意持有十年甚至永远[9] 核心投资理念:决策框架与行为准则 - 运用多元思维模型,涵盖心理学、生理学、数学、工程、经济、历史等100种思维工具进行交叉验证,避免认知偏差[10] - 主张集中投资,认为好机会稀少,反对过度分散,伯克希尔前十大持仓常年占权益市值70%以上[11] - 践行延迟满足与理性生活,一生住普通房、开旧车,80岁后仍每天阅读5小时,将节省的时间与金钱投入学习与复利[12] 投资哲学的总结与影响 - 芒格用99年人生演绎公式:逆向思考 × 能力圈 × 护城河 × 时间复利 ≈ 非凡人生,强调在复杂时代做少数清醒人[13] - 其思想核心是先避开错误再追求卓越,先守住本金再捕获机会,先认知自己再征服世界[13]
查理芒格: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首席商业评论·2025-09-23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