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某车企涨薪10%抢聘特斯拉海外销售;智驾公司仅一个月点亮芯片并应用;新势力车企进军海外向豪车品牌求和丨智驾情报局VOL.5
雷峰网·2025-09-23 19:19

A车企海外扩张策略 - 为扩张海外市场,通过涨薪10%的方式直接从特斯拉挖角一线销售和经销商员工[2] - 海外销量实现显著增长,从三年前在欧洲主流市场月销量不足100台提升至目前稳定在每月3000台以上,在多个国家销量已超过特斯拉[2] - 公司出海布局积累达二三十年,不少海外高管任职时间超过20年[2] B集团战略转型与管理调整 - 集团正从工程机械向机器人方向转型,新掌门人甲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使自动驾驶项目独立运作且更加灵活[3] - 甲高度重视自动驾驶领域,已成立专门组织专注该领域研究,所有内部项目均采用“双军长”配置,设一正一副负责人分管商务与技术[3] - 集团早期与小马智行等公司合作推进不顺,自主研发项目未见明显起色[3] C车企直播营销创新 - 公司拨专款支持直播业务,对达到转化率要求的经销商报销60%-100%的投流支出[4] - 通过激励制度盘活经销商潜力,直播费用从线下活动经费划拨,达标方可盈利[4] - 与多数车企将直播外包不同,公司注重用户转化率而非单纯流量数据[4] D公司芯片研发效率 - 采用独特流程,在流片前完成全部软件调试和优化,大幅缩短芯片上车周期[6] - 芯片团队与工程团队同楼办公实现高效协作,百人团队仅用一个月完成从芯片点亮到运行城市NOA的全流程[6] - 芯片将于今年第四季度量产上车,对标友商同级产品[6] E公司破产与F团队业务延续 - E公司破产后,其无人充电车业务负责人自筹资金组建团队F,以新品牌继续运营[7] - 原无人充电车业务曾在全国市场位居前列,并成功切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市场空白[7] - 团队F采用移动充电车方案,规避了固定充电桩需重新铺设供电系统的难题,降低成本和操作难度[7] G公司国际合作优势 - 凭借核心团队源自美国且具备出色英语能力,在与北欧商用车企合作中节省沟通成本[8] - 充分利用中美时差实现24小时协同办公,中国团队下班后由外国团队接力工作[8] - 公司已与解放、江淮等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拥有丰富落地量产经验[8] H车企质量管理问题 - 公司智驾方案质检评分需达到6.75分才算及格,但负责人乙因与质量管理部门关系好,仅6分便可推进[9] - 负责人甲因端到端方案测试不充分导致车辆转向错误,全年奖金被全额扣除[9] - 乙的方案仅在试车道表现尚可,实际场景能力不足且问题未解决,却通过关系运作成功量产[9] I车企欧洲市场进入策略 - 为进入欧洲市场,公司通过支付赔偿金与某豪车品牌修复关系,早年曾使用该品牌多项专利[10] - 公司即将在欧洲市场与该品牌正面对决,和解被视为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步骤[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