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OpenAI入局,立讯3日涨22%,算法巨头为何入局AI硬件?
深思SenseAI·2025-09-24 08:03

文章核心观点 - 算法巨头OpenAI布局硬件是出于打造从云端到设备完整AI体系的战略考量 旨在掌握从模型、数据、算力到终端的每一个环节 [3] - 传闻中OpenAI与立讯精密的合作引发资本市场强烈反应 立讯精密总市值突破4000亿元 单日飙升近400亿元 [1] - AI硬件竞争已进入深水区 将重新定义产业格局 但创业公司仍可通过聚焦垂直场景和轻资产模式找到机会 [17][18] 入口之战:从软件到物理世界的战略考量 - 抢夺数据入口:高质量公开训练数据预计在2026至2032年间面临枯竭 AI下一轮进化需要来自物理世界的实时多模态个人数据 微软、谷歌、Meta、苹果等巨头均已展开对个人行为数据的争夺 [4] - 重新定义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核心逻辑从“以服务人为中心”转向“为大模型服务” 硬件首要任务是为AI提供理解世界的“感官” 产品形态可能趋向无屏化、轻量化和始终在线 [8][9] - 抢占交互新入口:大模型的突破使“对话”有望成为主流计算界面 OpenAI凭借强大的对话AI能力 有机会定义不依赖屏幕、以自然语言为核心的新交互范式 创造独立于手机和PC的“第三核心设备” [10][11] 布局之战:AI需要“定制化”的载体 - 能力构建:OpenAI通过收购与合作构建硬件能力 2025年斥资65亿美元收购Jony Ive创立的IO Products公司 吸收55人顶尖硬件工程团队 并从苹果等公司吸引消费硬件专家 [12] - 产品定位:与立讯精密等供应商接洽 目标锁定一款“口袋大小的便携设备” 形态类似iPod Shuffle 产品核心特征为无屏化、始终在线、环境感知 主打语音交互与环境感知能力 [14] - 长期愿景:OpenAI早在5年前就发表机器手相关论文 探索物理世界交互能力 表明其硬件野心是为长期的AGI愿景进行前瞻性布局 [16] 破局之战:巨头的重资产与创业者的轻突围 - 巨头路径:平台级巨头需大量资金投入、深度整合全球供应链以及从芯片到OS的全栈自研能力 竞争将重新定义整个产业格局 [17] - 创业机会:精悍小团队可借助成熟供应链 以更轻资金投入快速推出定义精准的AI硬件产品 生存法则在于切入巨头忽视但重度用户愿意付费的垂直场景 [17][18] - 核心壁垒: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硬件能采集手机无法获得的独家“第一视角”数据 并以此优化垂直AI模型 形成“硬件-数据-模型”的闭环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