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核心与目标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核心路径是以人工智能赋能能源 [2] - 政策展望2027年及2030年"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创新体系建设目标,旨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支撑 [2] - 国家能源集团作为骨干能源央企,积极贯彻部署,统筹谋划电力产业"AI+"专项行动,担当行业破题者和组织者 [2] 发电行业智能化升级路径 - 政策明确将发电行业作为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系统部署与火电、水电、新能源、能源新业态的深度融合路径 [3] - "人工智能+火电"聚焦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在燃料管控、生产运行优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开展创新 [4] - "人工智能+新能源"针对出力波动性与间歇性,推动高精度功率预测、电力市场、场站智慧运营、新能源规划等方向应用 [4] - 国家能源集团围绕规划建设、检修评估、安全环保、节能降耗、运营管控、电力交易等关键环节攻坚,建设高价值场景 [4] 产业协同与生态构建 - 政策提出打造"气象预测+功率预测+智慧交易+智能运维"一体化新能源智能生产模式,提升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运行水平 [5] - 通过数据驱动与智能技术融合,构建"技术-场景-价值"一体化生态,推动能源产业从"单点智能"迈向"系统智能" [5] - 国家能源集团利用多能布局优势,探索水火风光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协同调度及电力生产运维检全流程智能化 [5] 智能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能源领域面临数据孤岛化、算力碎片化、算法黑盒化、算力高耗能等挑战,需攻关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 [6] - 国家能源集团发挥央企作用,高起点开展前沿攻关,筑牢人工智能发展基础 [6] 数据基础建设 - 构建覆盖"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应用"全链路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形成高效、智能、安全的数据管理体系 [7] - 打通火电、水电、新能源等业务系统数据壁垒,构建数据驱动体系,形成多模态高质量数据集 [7] - 研发隐私计算、动态加密、可信数据空间技术,确保数据全流程安全 [7] 算力支撑体系 - 采用租建结合模式构建多元异构智算中心,攻关统一调度、任务编排、算力池化等核心技术 [8] - 按照"电力保障算力、算力赋能电力、算电融合发展"原则,谋划算电协同发展,打造超算服务平台 [8][9] - 提升算力中心绿电消纳率,探索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拓展电力综合能源新业态 [9] 模型能力提升 - 针对电力行业知识适配性不足、决策可靠性验证机制缺失等问题,优化模型算法及应用 [10] - 加大多智能体协同、可解释性、模型轻量化推理等技术研究,打造覆盖全发电领域的大模型能力矩阵 [10] - 实现全场景认知决策能力跃升,驱动产业链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10] 体系保障措施 - 政策提出通过强化组织实施、推动协同创新、加强标准规范建设、开展试点示范等保障措施 [11] - 国家能源集团将从标准体系、示范创新、人才培养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11] 标准体系建设 - 构建覆盖数据、算力、模型、场景、安全的"人工智能+"能源标准体系,鼓励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12] - 建设发电行业人工智能标准测试平台,验证数据质量、模型性能、场景应用效果,将标准嵌入项目全流程 [12] 示范创新与生态建设 - 聚焦关键领域"根技术"攻关,加大科技布局,联合企业、研究机构等共建能源领域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 [13] - 积极参与开放生态建设,加速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平台化运营、柔性化生产、多元化业态等方向开展试点示范 [13] 人才培养机制 -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探索灵活引才机制,产教协同完善人才培育生态 [14] - 打造兼具深厚能源行业知识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能力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 [14]
专家解读丨以人工智能培育能源新质生产力 引领发电行业新变革
国家能源局·2025-09-24 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