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市场化改革涉深水区,电价下行如何影响行业格局?
证券时报·2025-09-24 17:2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导致电价呈现明显下行趋势,对发电企业盈利和投资决策产生显著冲击 [1][2][4] - 电价下行由政策推动、市场供需宽松、成本下降及现货市场发展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 [2][6][7][9] - 发电企业正积极调整经营策略,通过成本控制、提升交易能力、布局新业务模式来应对市场挑战 [4][12][13][14] 电价下行趋势及表现 - 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出清结果显示,光伏机制电价为0.225元/kWh,较煤电基准价下浮43%,风电机制电价为0.319元/kWh,下浮19.2% [2][10] - 龙源电力上半年所有发电业务平均上网电价为39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23元/兆瓦时,其中风电和光伏电价分别下降16元/兆瓦时和5元/兆瓦时 [6] - 大唐新能源上半年净利润率从2024年同期的29.90%下降至27.89,主要受电价下滑影响 [6] - 华能国际指出,在供需宽松情况下,电能量价格呈下行趋势,将影响公司总体收益 [7] 电价下行的驱动因素 - 政策因素:“136号文”明确新能源全电量无差别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推动电价由市场供需决定 [6][9] - 供需因素: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电力市场供大于求矛盾突出 [11] - 成本因素:动力煤价格中枢下移导致火电成本下降,火电企业以低价换取电量,对新能源电价形成压力;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也导致其电价降幅更明显 [7][11] - 市场建设: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攀升至60.9%,省间、区域、省内中长期交易常态化,19个省级现货市场试运行,加剧市场竞争 [9][10] 对发电企业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 投资决策受影响,有企业可能放弃在电价过低地区投资光伏项目,并重构项目测算模型 [4][13] - 企业需从优化电源结构、加强成本控制、提升市场交易能力等方面应对挑战,即“控成本、强交易” [13] - 具体策略包括: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电力交易能力、开发靠近负荷中心的项目、分析各省交易规则 [14] - 探索新商业模式,如利用配置储能进行峰谷价差套利、开发虚拟电厂平台参与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寻求长期购电协议以锁定稳定收入 [12][14] 行业未来展望 -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总装机中比重提升(目前不到20%),电价波动幅度预计将进一步放大 [12] - 电价将呈现周期性波动,未来在不同时段和区域会有分化,整体面临下行压力,但部分时段和区域可能上涨 [13] - 行业出现新的增长点,如新能源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靠近绿电负荷需求的数据中心或零碳园区等多元化应用场景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