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核心事件与市场地位 - 上海绿捷因校园午餐"虾仁发臭"事件被推至舆论风口,公司发布48字致歉声明但未回应核心争议和提出整改措施[5] - 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公安局、市监局、教育委三部门联合通报,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相关人员[8] - 绿捷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50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市场,服务约三分之一上海中小学生[5][33] 公司控制权与资本网络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未出现在公开资料中的张某某,而非工商登记显示的总经理葛均锋,真正决策者隐身幕后[11][12] - 总经理葛均锋名下关联数十家公司,其参股的上海易亨投资管理中心由新希望资产管理控股,股东包括刘永好(最终受益股份70.5286%)及其女儿刘畅(最终受益股份6.4936%)[14][15] - 绿捷的唯一股东为香港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 Limited,其三名董事张天笠、王航、陈云仪均来自私募基金厚生投资,该基金由新希望前副董事长王航组建,刘永好为基石投资人[25][26] 关联供应链与业务协同 - 葛均锋在多家食品企业担任监事,包括威海味岛食品、上海芸味食品,这两家公司均为澳大利亚企业Kilcoy Global Foods的下属企业[16][17] - Kilcoy Global Foods于2013年被新希望集团及旗下产业基金以约5亿元收购,刘永好家族持有其45.44%股权,该公司是呷哺呷哺、百盛中国、麦当劳中国的重要供应商[17][20] - 绿捷被指午餐中冻肉、炸物比例偏高,与葛均锋关联的供应链企业业务重点(如味岛食品主营裹粉炸制半成品)存在潜在关联[16][17] 公司扩张与财务模式 - 绿捷在2021年香港公司接手后加速扩张,短短几年内日供餐量超过50万份[24][33] - 公司采用预付费模式,家长提前一个月缴费人均约400元,以50万学生计算账面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35] - 以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为例,绿捷中标价231万元折算每餐成本不到3元,但家长实际缴费18元/餐,全年收费超过500万元,几乎是中标金额的两倍[36] 行业竞争与监管架构 - 绿捷以境外公司作为唯一股东,采用"红筹/离岸SPV直控内地运营主体"模式,该架构可实现融资灵活和税务优化,但将股东信息隔离[31] - 层层嵌套的架构使决策者和受益人隐身幕后,运营层面的"执行人"成为问责对象,而幕后资本可置身事外,且境外非上市公司无需披露详细财务和交易信息[31] - 校园餐供应商合同往往锁定三到五年,中途更换极为困难,学生的"用脚投票"难以实现[35]
上海绿捷为啥能掌控50万学生的校园餐?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2025-09-25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