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典重温 | 美联储的“政治危机”与美债风险的“重估”(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09-25 13:14

美联储的政治压力与领导层换届 - 美联储主席人选已成为市场定价的主线,截至8月9日,市场预期的前三位候选人分别为美联储理事沃勒(26.6%)、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赛特(13.7%)和前美联储理事沃什(7.9%)[1] - 对市场而言,提名谁并非主要矛盾,本质上候选人都是特朗普的"影子",且货币政策立场均偏鸽派,特朗普引导市场降息预期是真实有效的[1] - 特朗普引导降息预期有三张王牌:提名新理事接替提前辞职的Kugler、年内提名一位鸽派影子主席、以及若鲍威尔不留任理事则再提名一位新理事[2] 美联储的决策框架与利率操纵边界 - 美联储能制定但不能操纵政策利率,更不能操纵利率曲线,利率是内生的,期限越长的利率与宏观因素越相关,与短端利率越不相关[3] - 长期而言,中性利率是货币政策操作的锚,决定了降息的终点,美国中性利率已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0左右升至1-1.5%,这意味着美联储降息的终点或在300-350个基点[3] - 短期而言,截至2025年7月,美联储应将联邦基金利率设定在3.8-6.3%区间,而实际值为4.3%,说明当前政策利率并不具备限制性[3] - 美联储长期逆基本面操纵收益率曲线的空间有限,美债期限溢价上行趋势或延续,在加息周期中市场定价过于鸽派,在降息周期中定价过于鹰派,但本轮周期市场始终在抢跑降息[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 - 美联储降息的空间不取决于理事会换届,而是美国政府会否落实财政整顿,政府去杠杆可降低中性利率、压降期限溢价,并助力完成去通胀的最后一公里[5] - 经验显示,基本财政赤字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10年期美债利率或下降12-35个基点[5] - 美国联邦政府财政和债务已进入类战时状态,赤字率和杠杆率堪比战时,2008年以来超支和减收双管齐下,顺周期性越来越显著[7] - 可持续的财政整顿方案仅有两种:经济增长和开源节流,区别在于政治成本的差异,增长去杠杆最可持续但见效慢,开源节流见效快但牺牲短期增长并冒政治风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