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消费场景与属性转变 - 高档白酒的核心消费场景是商务接待、宴席和礼赠,其社交工具的符号价值长期存在,不会改变[3] - 中低价位白酒定位一直是“生活伴侣”,“悦己”消费比例较高档白酒高很多[3] - 近期常规餐饮和自饮消费占比提升,部分原因是商务接待和礼赠场景受政策和经济的周期性影响,未来伴随经济上行有望回升[4] - 头部白酒公司正推进从“卖酒”到“卖生活方式”的营销理念转变,使得高端白酒更多出现在家宴、婚宴等日常场景[4] - 高档白酒作为社交工具的核心作用长期看不会大变,“悦己”占比或从过去10%~20%缓步提升[5] 白酒行业竞争壁垒与产品特性 - 白酒的竞争壁垒更多是沉淀在品牌心智上的认同,而非产品迭代,长期口味教育和社交氛围建立的核心消费者心智是重要壁垒[6] - 白酒产品无保质期,时间积累下的老酒能提升消费体验,但消费者对产品力的认可非常慢,超高端价位品牌极少[6] - 白酒产品属性稳定,能避免因新技术突破导致供给端急速扩张和竞争恶化的过程,竞争格局波动小[7] - 最头部品牌的商务宴请比例较高,约60%-70%,另有10%-20%的送礼和收藏需求,余下为自饮需求[8] - 在区域市场,品牌在高端消费场景中送礼比例持续提高,是品牌势能提升的表现[9] 不同档次白酒的市场特征 - 高档白酒会跨区域产生社交网络效应,通过全国化品牌辐射突破消费者心智,是价值最高的研究部分[9] - 中低档白酒的自饮比例高很多,例如15-50元价格带基本是自饮需求,日常渠道管控和消费者触达是核心[10] - 高端酒在经济发达区域如华东、华南的消费份额提升,尤其在高端商务和礼赠场景的增加,是品牌长期价值的重要标志[10] - 白酒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消费频率较低,越高档的白酒消费客群相对更少,宴请招待场景在所有白酒消费场景中占比也少[11] - 长期看,白酒尤其是中高档白酒,是能够跑赢通胀的品类[11] 低度化趋势与产品推广 - 烈酒的低度酒在某些区域长期存在,名酒企业技术能力持续提高,能做到低而不淡[12] - 高端白酒的低度化程度很低,常规度数为52度和53度,超高端品种度数可能超过65度[12] - 观察低度化产品推广成功与否,看两个指标:产品销量或经销商代理量的扩张,以及该产品的价盘稳定性[13] - 如果低度白酒能形成规模,替代原有主流度数,形成收入端10%以上的占比,且终端价盘稳定甚至上行,则视为成功[13] - 度数本身未必是消费者核心追求,更主要是口感、品牌调性共鸣及生活方式的融合[13] 新兴渠道与科技应用的影响 - 对于100元以下的大众价位白酒,即时零售渠道因服务效率和性价比正在快速增长[15] - 高档白酒冲动型消费比例低,大部分宴请有提前计划,且存在保真需求,即时零售对其影响有限[15] - 高档白酒库存会随时间增值,消费者计划性强,倾向于“买新喝旧”,对即时性要求不高[16] - 白酒工艺经上百年迭代变化不大,消费者追求的是价格稳定、品牌调性及资产增值,而非产品形态变化[16] - 部分酒企正用AI提升营销效率,如绘制消费者画像、提高决策效率,或在原料筛选中应用智能化检测[16] 季节性消费趋势 - 中秋国庆作为白酒旺季的重要性在降低,春节旺季的消费占比在持续提高[18] - 结构性长期因素是消费者在中秋国庆更倾向于旅游出行等服务体验,而更少亲友聚会[18] - 今年特定消费场景存在约束,预购数据有一定程度下降,使得中秋消费大概率旺季不旺[18] - 优秀企业能顺势调整产品量价平衡,优化团队能力,提高核心消费者体验,以穿越周期[18]
直播实录 | 对话陈太中:从宴请到自饮,白酒消费变了吗?
中泰证券资管·2025-09-26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