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向文旅产业转型的背景与动因 - 山西省采矿业实现GDP约14238.5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的40%[29] - 2024年山西省原煤产量12.6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26%[29] - 煤炭价格波动对经济影响显著,2024年价格下跌导致山西省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30] - 资源枯竭和开采成本上升推动转型,晋华宫矿因资源缩减于2004年启动改建[4] - 政府规划明确文旅为转型方向,目标到2028年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30] 典型转型案例与运营模式 - 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由废弃矿井改造,位于地下156米深处,巷道全长2.5公里[4] - 项目2013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旺季井下探秘游经常爆满[5] - 鹏飞集团收购湘裕古堡和柳氏民居,投入煤炭利润打造5A级景区[10][12] - 晋华宫单日门票收入最高达约10万元,但盈利点单一[25] - 湘裕古堡通过非遗工坊等多元化经营提升收益,但面临客流不足压力[24][27] 劳动力转型与就业安置 - 鹏飞集团文旅项目吸纳130余人就业,其中50%来自煤矿工人转岗[14] - 集团四年投入480万元培训2400人次矿工,实行"调岗不调薪"政策[21] - 晋华宫矿南山井停产后429名矿工全部安置至矿山公园等岗位[19] - 目前矿山公园150-200名员工中约30名为原煤矿工人[20] - 女性在文旅服务岗位更具优势,转型更易接受[21] 转型挑战与行业差异 - 山西省采矿业平均工资为全行业平均的1.26倍,是住宿餐饮业的2.85倍[19] - 煤矿工人转岗文旅积极性低,因薪资差距和技能不匹配[15][19] - 文旅需精细化管理和灵活协调,而煤矿强调规则与安全[1][2][25] - 煤企缺乏宣传意识,晋华宫与云冈石窟虽仅一河之隔却未有效捆绑推广[25] - 高端文旅人才如虚拟现实技术等仍稀缺[21] 山西文旅资源基础与发展潜力 - 山西省有5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全国第一[30] - 保存全国70%地面古建筑和85%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遗存[30] - 专家建议借鉴北京三里屯等经验,吸引京津冀创意产业共同开发[27] - 文旅可承接煤炭行业下行带来的就业萎缩,但GDP贡献目标仅5%[32]
一家煤企转型做文旅有多难?
经济观察报·2025-09-27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