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两家民营企业(紫光和创科技发展(广东)有限公司与紫光和融科技发展(广东)有限公司)于2019年全额支付17.21亿元,获得东莞市“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一期”258亩土地使用权 [4][11] - 2023年,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决定无偿收回该258亩土地,并对两公司处以3.44亿元土地闲置费处罚 [5][26] - 两家公司起诉东莞市政府及自然资源局,一审败诉,二审尚未宣判 [6][7][9][35] 项目背景与投资细节 - 项目位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邻近深圳,和创公司支付1.67亿元获得108亩工业用地,和融公司支付15.54亿元获得150亩商业用地 [4][11] - 项目初衷为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产业新城,包括5G技术研究院、物联网研发中心、智能汽车芯片研发中心及商业综合体 [13] - 两家公司为项目执行而成立,紫光集团原董事长赵伟国在两公司担任董事 [12] 项目延误与争议焦点 - 合同约定项目应于2020年4月17日前开工,2023年4月17日前竣工 [14] - 公司主张疫情为主要延误原因,包括国际设计团队无法入境、总部与地方政府沟通受阻等,并已完成80余版设计方案,支出设计费3400万元 [14][16] - 公司指出2020年6月后已进行开工准备,至2020年11月已完成95%基坑开挖和20%基础桩施工 [16] - 2021年紫光集团债务违约及原董事长被调查,公司主张此事改变了东莞市政府对项目的态度,影响了审批 [18][19] 政府调查与处罚依据 -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于2021年4月30日启动闲置土地调查,认定土地自2021年4月17日起闲置,原因为“企业自身原因” [20][22] - 处罚依据为《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6条,满二年未动工开发可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土地闲置费为土地出让金17.21亿元的20%,即3.44亿元 [27] - 法院一审虽承认调查启动时间存在瑕疵且闲置时间计算有误,但不影响闲置土地认定 [21][33] 法律诉讼进程 - 两家公司行政复议被驳回后,向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败诉 [6][7][29][32] - 案件二审于2025年5月在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截至2025年9月27日尚未宣判 [9][35] - 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回应称处罚依法依规,且非个案,但未回应是否有类似大额先例 [10][35][36]
东莞土地案争议:17亿元全额付款土地被无偿收回,再罚款3亿
经济观察报·2025-09-27 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