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勇:香港开闸稳定币,投资者需警惕风险
和讯·2025-09-28 16:31

香港稳定币监管进展 - 香港首批稳定币发行人牌照申请于9月30日截止,审核周期为6至12个月,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3][7] - 截至8月底,已有77家机构表达申领意向或进入沙盒测试,包括京东币链科技、渣打银行(香港)联合体等[7] - 条例实施为稳定币在香港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清晰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指引,有助于遏制诈骗活动并保障投资者权利[7] 稳定币市场概况与规模 - 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量已突破25万亿美元,超过VISA和万事达的交易总和[4] - 花旗银行预测,到2030年稳定币总规模可能达到1.6万亿至3.7万亿美元[4] - 美元稳定币占据95%以上的市场份额,Tether计划出让3%股权融资约200亿美元,估值将达5000亿美元[3][5] 稳定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 稳定币提升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环节效率,并为RWA提供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7] - 美元稳定币的储备资产需购买美债,推动全球加密资产生态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可能强化美元霸权[5][11] - 若美元稳定币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将成为美国国债的重要承接方,缓解美债压力[5] 人民币稳定币的发展路径 - 建议在香港试点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优先用于跨境支付,再逐步推广至金融投资[5] - 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试点稳定币支付,可减少汇率风险并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使用频率[8] - 香港开放稳定币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机会[7][11] 稳定币的风险与监管挑战 - 稳定币可能引发金融体系波动甚至欺诈风险,需坚持"试点先行、风险可控"的原则[6][12] - 常见非法活动包括机构无资质吸收存款、虚假承诺高收益、资金池运作等,与P2P乱象类似[12] - 区块链的匿名属性可能导致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上升,需嵌入反洗钱、KYC等合规要求[9][12] 技术发展与市场应用 - 稳定币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秒到账",有具体应用场景[8] - 电子支付从工具发展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历程为稳定币发展提供借鉴,需平衡技术创新与金融安全[13][14] - 企业因怕错过市场红利而战略布局相关业务,但普通投资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有限,业绩兑现风险较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