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捷食品安全事件 - 上海绿捷因向学生供应发臭虾仁引发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其长期存在的食材不新鲜、预制炸物占比超六成等问题[3][9] - 公司被发现瞒报食品安全问题,实际控制人指令将“虫虾”问题谎称为“虾肠外溢,有泥沙”,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处理[9][14] - 事件引发家长强烈不满,舆论将矛头指向校园午餐长期存在的“难吃、不健康”积怨,而非单纯反对预制菜本身[3][9] 公司市场地位与运营数据 - 上海绿捷是上海校园配餐市场“隐形冠军”,日供餐量突破50万份,覆盖500多所学校及幼儿园,占据上海近三成校园配餐份额[9] - 公司业务扩张迅速,2025年8月单月中标27个项目,2025年1月以来有超过80条中标记录,超过过往年份总和[9][28] - 公司2017年营收达5.6亿元,净利润率高达15.7%,采用预付费模式,50万学生餐费常年沉淀2亿元资金用于购买银行理财[26] 股权结构与资本背景 - 公司实际控制权通过复杂离岸架构归属于澳大利亚KGF集团,该集团由新希望刘永好家族通过Ananta信托持股45.44%,厚生投资持股38.95%,淡马锡等国际资本也在列[21][22] - 股权架构层层嵌套,从开曼的KGF Asia到香港的GreenExpress,再到BVI的控股公司,使得股权穿透和责任追溯困难[22] - 创始人张国华及其妹妹张美华曾存在关联交易嫌疑,张美华全资持有的品测检测公司主营校服、农产品等检测业务,与上海绿捷业务存在潜在利益冲突[17][19] 商业模式与成本利润分析 - 公司餐标为18元,但合同显示每餐成本仅6-8元,需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利润空间巨大但存在压缩成本牺牲品质的倒逼机制[28][31] - 被指控采买过期食材,例如生产日期为2024年12月2日、保质期7天的蛋饺,在2025年3月12日仍被进货并制作给学生食用[32] - 供应链存在“家族联动”嫌疑,公司监事葛均锋同时参股多家食品企业,其中威海味岛主营速冻炸物,与孩子们午餐中充斥的炸鱼排、炸虾饼品类高度吻合[23] 资本运作与上市企图 - 收购上海绿捷为KGF集团带来显著业绩增长,2017-2018年集团总收入从8.497亿美元增至10.715亿美元,净利润从0.52亿美元飙升至1.16亿美元[26] - 增长趋势延续至2023-2024年,集团总收入从18.707亿美元增至21.95亿美元,净利润从3470万美元增加到6040万美元,增幅高达74.1%[27] - KGF集团曾试图从港股冲刺到美股,意在打造刘永好家族的第七家上市公司,但此次食品安全事件为其上市之路蒙上阴影[25][33]
一只“臭虾王”炸出资本“天团”:50万学生午餐,成了谁的提款机?
商业洞察·2025-09-28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