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波动到底是风险还是收益?一文说清各种应对波动的策略
美股研究社·2025-09-28 19:28

文章核心观点 - 波动在投资中具有多重意义,既是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收益的来源,对波动的不同理解和利用构成了不同投资策略的核心 [6][8][33][40] - 投资者对波动的态度可分为三类:风险厌恶者视波动为风险,风险偏好者视波动为收益,价值投资者认为波动中性 [41] - 波动的本质在于帮助投资者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是金融世界运行的基础 [44] 学术视角:波动=风险 - 传统金融理论将风险定义为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即为价格波动,并使用历史收益波动率的标准差进行量化 [11][12] - 夏普比率是评估基金绩效的黄金指标,计算方式为(年化收益-无风险收益)/波动率标准差,例如年化收益15%、无风险收益3%、波动率12%的基金,其夏普比率为1 [13] - 资产定价遵循风险补偿原则,高波动资产需提供更高预期收益,例如红利股的股息率高于债券收益率,其差额即为风险溢价 [14] - 高波动基金易导致投资者“高点申购、低点赎回”,实际平均收益率可能远低于基金本身年化收益率,甚至亏损,而低波动基金投资者实际收益更佳 [14][15] 实战视角:波动≠风险 - 以巴菲特为代表的实战派投资大师反对将波动等同于风险,认为真正的风险是资本的永久性损失 [16][18] - 巴菲特认为波动是与风险无关的中性概念,对长期投资者而言,短期波动仅是“噪音” [21] - 巴菲特早期的“捡烟蒂”策略实质是利用股价向下波动的机会进行低价买入,表明其曾将波动视为收益来源 [23][25][26] 交易视角:波动=收益 - 由于市场上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如主权基金、保险资金、高净值人群)占主导,高波动资产通常需折价交易,这为风险偏好者创造了收益机会 [28] - 波动本身可作为交易标的,例如期权定价与标的资产的历史波动率密切相关,波动率越高,期权价格通常越贵 [32] - 基于对波动的利用,衍生出多种投资策略:定投策略依赖“微笑曲线”从波动中获益;网格策略纯粹赚取波动的钱,要求资产波动适中;趋势交易则同时看重方向和波动率的放大 [36] 波动的本质与策略选择 - 波动通过触发投资者的恐惧和行为偏差,使风险变为现实,并为交易对手创造盈利机会 [40] - 成功投资的关键在于识别可判断与不可判断的因素:机构投资者认为收益可控而投资者心态不可控,故选择控制波动;追求高收益者相信自己能承受回撤,故拥抱波动;价值投资者则认为企业价值可判断,市场波动不可控 [41][42] - 波动率的变化规律和投资者行为偏差均可被利用,从而设计出各类量化或主观交易策略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