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研判 - 市场调整被视为机会,中国股市有望继续走高,A/H股后续有望走出新高[2] - 推动市场的关键动力包括无风险收益下沉推动“找资产”需求、资本市场改革提高投资者回报、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加快带来确定性提升[2] - 中美元首通话表明短期风险展望稳定,弱美元与海外降息有利于中国宽松政策与央行重启国债交易[2] 经济基本面 - 中国上市公司营收和库存增长已连续两个季度企稳,经济从“L型”一竖走向一横,企稳能见度提高[3] - 经济底部位臵基本可见,出险情景和概率大幅走低,资产回报率和资产负债表有望逐步稳定并缓慢恢复[3] - 新兴行业资本开支转正并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确定性提高[3] 行业配置建议 - 科技行情仍是主线,推荐港股互联网、电子半导体、创新药、机器人、传媒等板块[4] - 金融板块经历调整后已回吐年中涨幅,股息回报潜在提高,建议逐步增配券商、保险、银行[4] - 看好供需格局改善的周期品,如有色、化工、地产、新能源,并建议四季度战略增配消费,包括零售、化妆品、社服、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4] 主题投资机会 - 国产算力主题看好算力基建投资加码与国产链渗透率提升[5] - 商业航天主题看好卫星移动通信牌照发放后液体火箭、卫星载荷、发射场等领域的投资机会[5] - 反内卷主题看好受益格局优化与价格预期改善的锂电、储能、养殖、造纸等[5] - 具身智能主题看好股权融资加速与场景落地带来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整机制造机会[5] 港股市场与恒生科技 - 当前港股估值不高,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PE(TTM)分别为11.8倍和23.7倍,远低于2021年高点17.6倍和70.7倍[9]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历史分位数为36%,低于创业板指(45%)和科创50(100%),显示估值抬升潜力较大[9] - 若低估科技龙头股估值修复至成分股估值分位数均值,可能推动恒生科技指数上涨约15%;若修复至历史均值,涨幅空间约38%;若修复至A股双创指数估值分位均值,涨幅空间可达约80%[10] - 四季度港股在基本面预期回暖与资金面改善驱动下有望创年内新高,港股科技是行情主线[11] 交通运输行业 - 航空业9月公商需求旺盛创历史同期新高,高客座率推动国内含油票价同比转正,9月淡季将大比例留存燃油成本缩减[14] - 十一黄金周出游需求旺盛,航司预售量价良好,若公商需求恢复可持续,2026年航司盈利中枢将开启显著上升[14] - 油运市场运价创30个月新高,中东-中国航线VLCC-TCE维持超9万美元高位,2025年四季度旺季将展现运价与盈利弹性[15] - 2026年VLCC船队规模增长超3%,但有效运力供给将低于预期,OPEC+加速增产及南美继续增产有望驱动需求增长[15] - 2025年三季度航空业盈利预计同比增长并有望高于2019年同期,油运业绩对应的VLCC TCE为3.5万美元,有望创过去两年同期新高[16] - 电商快递行业反内卷监管推进,2025年三季度提价幅度明显且范围扩展至全国件量80%以上区域,开启盈利修复[17]
国泰海通 · 晨报0929|策略、海外策略、交运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9-28 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