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价30多万,送9万购车权益?!奥迪不过了?
电动车公社·2025-09-29 19:06

行业竞争态势 - 汽车行业持续内卷,从微型车到大型六座车均在比拼配置和价格 [1] - 市场竞争呈现“榜二携手榜三围攻榜一”的格局,用户购车决策趋于“唯价格论”,迫使车企降价 [1] - 坚持不降价的车企容易成为市场批评的焦点 [1] 一汽奥迪 Q6L e-tron 市场表现与争议 - 作为配备107度电池的中型SUV,其上市初期销量表现平淡:8月Q6L e-tron销量为623辆,Sportback版本销量为102辆,一汽奥迪新能源汇总销量为725辆 [4] - 市场舆论对其定价存在分歧,部分观点认为其品牌溢价过高,合理价格区间应在26-28万元 [5] - 另有观点认可其与华为合作后的产品力,认为产品表现不错 [8] 产品定位与竞品分析 - 在30多万元价位的纯电SUV市场中,月交付量能接近或突破万台的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理想i8和问界M8 [11] - 成功车型的卖点各异:特斯拉依靠品牌光环和技术领先,中国品牌则主打“冰箱彩电大沙发”等超值产品体验 [12] - 相比之下,Q6L e-tron在电池容量(107kWh)和续航(700+km)上有优势,并具备800V架构和超快充,但与竞品未能拉开质的差距 [14] - 其在配置丰富度和车身尺寸上不占优势,即便提供数万元购车权益,在30多万价位的新势力阵营中也难以取得明显销售优势 [15] - 从账面参数看,其配置更接近Model Y后驱版、小米YU7标准版等车型,这支撑了部分市场认为其应定价26-28万元的观点 [18] 定价策略与成本构成分析 - 关于其定价策略,市场有不同解读:一种认为是依靠品牌卖溢价,另一种则认为高成本源于保时捷同源PPE平台、高规格宁德时代电池、华为辅助驾驶等硬件 [21] - 真正的成本差距源于整车零部件的叠加,而非仅个别“大件” [23] - 公司通过大量细节投入来体现产品差异化,例如半隐藏式门把手采用了机械和电子双冗余安全系统,确保事故断电后仍能解锁 [25][27][28] - 安全带系统也采用双重安全冗余,包括肩腰双预紧器、火药电机双预紧方式及双限力值,以优化碰撞保护 [29][30] - 车辆研发标准高于欧洲本土,共经历76次碰撞试验、46次滑车试验、16次静态强度试验和301次乘员保护试验,满足中美欧三地五星标准 [32] - 在辅助驾驶方面,公司未直接采用华为全套ADS方案,而是选择与华为乾崑深度定制,硬件上采用双激光雷达,且所有雷达摄像头均配备加热和高压喷水功能 [35] - 其辅助驾驶风格偏向稳健,以安全为重,旨在为人类驾驶“减负”和“兜底”,体验平顺丝滑,符合品牌调性 [37] 底盘调校与豪华细节 - 豪华品牌的底盘舒适性背后是大量的研发投入,包括轮胎专车专用研发及多轮底盘调校 [38][39][42] - Q6L e-tron的底盘调校过程极为精细:首轮减振器匹配由资深专家带队调校6周,测试上百种方案;第二轮轮胎方案从约25个组合中经3-4轮筛选;最终在德国试验场进行最终标定 [43] - 产品强调低调高级感,细节包括数字仪表盘、云感座椅、B&O音响、实木装饰、麂皮顶棚、88寸AR-HUD、LCD副驾屏,甚至将氛围灯隐藏在真皮下方 [44] - 产品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定制,如座椅和弧形视窗风挡玻璃,旨在隔热透光并具备防石子能力 [46] - 公司的豪华理念并非无脑堆配置,而是将成本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细节,在需要时显现 [47] - 定价较高可能并非刻意卖溢价,而是背后看不见的细节成本推高了售价,在激烈竞争中主动放弃销量不符合商业逻辑 [48] 市场接受度与感知价值 - 尽管产品力可能符合定价,但上市一个多月未成爆款,这与“感知价值”的转变有关 [50] - 在燃油车时代,感知价值核心源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以及设计、NVH和做工用料,这是传统豪华品牌的优势 [53][54][55] - 进入电气化智能化时代,感知价值标准转向“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具象化配置或简单粗暴的价格数字,传统豪华品牌擅长的细节打磨(如按键手感)价值被削弱 [57] - 豪华品牌与普通品牌边界模糊,隐性价值(如内饰异响控制、车身耐久、驾控体验)不如显性价值(如冰箱彩电)能直接激发购车冲动 [58] - 因此,Q6L e-tron更适合特定用户群体:他们不过分关注表面配置,更在乎品牌百年积累的安全和驾控底蕴,是感性又理性的细节控 [62] 品牌战略与行业展望 - 公司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通过联手华为提升智能化,并针对中国市场提高研发标准和定制细节,旨在提供更出色的用户体验 [63][64] - 策略的前提是保持品牌基因,这是公司造车的底线 [65] - 当前中国市场“全都配齐”的车型已足够多,更需要的是“有些偏科”和“有些坚持”的车型,以独特产品力满足大众之外的细分需求 [68] - 行业应接受并鼓励多元化发展,千篇一律无趣,百花齐放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69][71]